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25节(1 / 2)

原来生命如此脆弱。

谢君琢的身子软软倒下去,口中像漏气的纸箱般呼呼冒血,瞪大了眼睛,显然没想到从小就知书达理,温柔体贴的姜雪漪竟然会如此狠心。

姜雪漪垂眸看着他的身体倒下去,又使使力,将银钗拔了出来,好让血流的更快些:“我一直都是这样。”

“你也从来都不了解我。”

她毫不留情的转身,高声呼唤哥哥的名字,不远处盯着她和谢君琢没有插手的几个边夷人也被她给吓了一跳。

娇滴滴的嫔妃,竟然有胆子杀人,还真是有血性。

边夷人说:“这谢小郎君活着有点用,死了也就没用了。若不是他熟悉周遭地形,能带着咱们无声无息的潜入,王上也不会搭理他。眼下还有别的交易没完成,这棠妃还是要死。”

“动手!”

他们说话的声音不大,姜雪漪虽在逃亡,可还是听到了他们在说什么。

交易。

有人想要她的命。

姜雪漪在一瞬间便想到了数种可能性,可留在脑中久久不散的,是陶家。

父亲和哥哥曾说过陶家私下小动作不少,陛下打算整顿朝堂,陶氏首当其冲,何况今日刺杀一定是内外合力,不然绝不可能如此顺利,那么最合适的人也有可能的人,就是陶家。

尸山血海里,到处都是哀嚎,背后的边夷人穷追不舍,姜雪漪无路可去,只能奋力往哥哥那边逃。

陛下那边的敌人越来越多,禁军的数量却越来越少,好在喻将军已经清了一批,这会儿正在往陛下身边赶。

魏国是做足了准备来的,这对陛下和整个大凌而言,都是一场恶战。

姜二策马朝姜雪漪奔来,一把将她捞在马背上,快刀斩乱麻地处理了三个边夷人后才看到倒在马车边的谢君琢。

潋潋浑身是血,手上也是。多年好友,谢君琢本性中的恶他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曾想从边疆分开后,他竟会任由恶的那部分支配着自己走上这样一条路。

通敌叛国,刺杀陛下,甚至纠缠他的亲妹妹。

如此一人,也不配被他认为好友了。

姜二快速将姜雪漪送到皇嗣那边,让人护送她们坐马车先行离开,自己则迅速回防,守护在了陛下跟前。

时局太乱,人命是最轻贱的,眼下能保一些是一些。若实在时不我济,天不佑陛下,可陛下的皇子只要活着,那大凌王朝也不会轻易落入魏国人手中。

姜雪漪进入马车,禁军们立刻护送着她们回到安全的地方,随行的一位太医见棠妃满身是血,手臂中箭,赶紧为她进行简单的包扎,赵才人等人吓坏了,个个捂着嘴哭泣不敢出声,几个孩子也哭得不像样子。

即便如此,马车上坐着的嫔妃也没几个,剩下的不知道是死是活。

这一天过去后,不管陛下活着与否,大凌的天都要变了。

与此同时,沈璋寒正和武将们一起奋力拼杀,即便尊贵为皇帝,可此时被太多人围剿,他的身上也有大大小小数道伤口。

魏国和边夷派来的人数是随行禁军的两倍不止,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战争。

可他是天子,是国之运,决不能轻易倒下。

今时今日,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绝望的少年。

他身边有无数忠臣良将,还有人在等他,也有无数个家庭期盼他能带他们回家。

魏国国君手持弯刀肆意挥砍着大凌的将士和好儿郎,放声大笑,他穷极一生都想成为魏国史上最英明的王,只要能拿下大凌,那他便是整个天下之主,所有人都要向他称王。

承祚帝出身低微,自小就连他的亲生父皇都不待见,当初他能让承祚帝流落民间一次,那如今就能让他死在这片土地上。

没什么比羞辱大凌皇室更美妙的事情了。

魏国国君苍老的眼中全是兴奋,抬手举起弯刀,大笑道:“承祚小儿!今日就是你必死之期!”

喻将军眦目欲裂:“快护送陛下突围!”

话音一落,魏国国君奋力一掷,将沾血弯刀朝着沈璋寒的方向抛去,沈璋寒清了身边两个魏国士兵,转头时正看到弯刀飞过来。

他抬剑欲抵,谁知从一侧扑上来一个女人,不管不顾的为他挡住了致命一击。

这一刀直直插入背部,几乎要将她整个人贯穿。

她的身子软软倒在沈璋寒面前,生命飞速逝去,可她涣散的双眼却带着笑,带着终于寻到解决之法的解脱。

“陛下……照顾好……灵毓……”

“别……别怪我……”

是丹妃。

马车飞速疾驰, 眼看着血色土地和刀枪剑戟的催命声从耳边远去,姜雪漪浑身不住地颤抖,从来没觉得一天过得如此漫长过。

她紧紧抱着宸儿坐在马车里, 满身的血腥气将她的尊贵和高雅熏染的一塌糊涂, 右臂上长长的箭矢被太医割断了,只留下一小截, 马车颠簸,她们是逃命去的,根本没办法好好处理。

车内的嫔妃皆如惊弓之鸟般不住哭泣道:“棠妃娘娘, 您说咱们还能活吗?陛下他会不会……”

“若是陛下驾崩……那咱们……咱们!”

车内少数的几个人哭成一团, 气氛压抑到了极致。姜雪漪左臂圈着宸儿,让他的小身子离自己近些,再近些, 轻声道:“我们能依靠的只有陛下, 与其哭哭啼啼,倒不如想想该怎么办。”

“他们是冲着陛下来的,城内的情况未必和运河边一样糟糕。”

外头的禁军副统领带着十多个禁军护送着他们回程, 副统领猜测魏国人和边夷人能如此顺利的埋伏在此,除了陛下身边有人心怀不轨里应外合之外,梧州的刺史应该也不安分,若不然不会如此悄无声息。

但一州之长终究不是手握兵权的将军,没有兵符, 就算人员调动也都要找借口。职务之便能做的事终究有限, 只要他们现在回程,就能快速控制住局面, 毕竟陛下和李刺史谁大,底下的人不会不清楚。

今天的事实在太大, 事情已经败露,眼下胜负虽没个结果,但叛国贼们恐怕老早就想好了退路。

不管今日如何他们都不可能再留在梧州了,一定会想法子逃走的。

陶家胆大包天,知道陶氏快完蛋了,便孤注一掷投敌为自己博个新前途,陶尚书虽混账,但不会拘泥于女人之间的仇恨,执意想要她死的人不会是陶尚书,只会是丽美人。

在宫里的时候她斗不过她,如今要家破人亡了还在惦记着那点可笑的仇恨。

她就真的不明白,自己从头到尾恨错了人吗?

不过也是,有那样一个脊梁不正的父亲,做得出这般通敌叛国毫无文人风骨的事,难怪她也如此愚昧。

只是姜雪漪不明白的是,若陶尚书真的要通敌叛国,投奔魏国,按着正常人的思维而言,必然是安顿好了一切才做得出这样破釜沉舟的事。

若不然株连九族,保全不了自己的家人,这么做还有什么意义。

可父亲从未告诉过她陶氏在长安有什么变动,若不是陶氏仍在长安,丽美人也在后宫随行,陛下不会放心调离陶尚书跟在自己的身边。

随行的,只有陶尚书和他的大儿子。

一个可怕的念头突然涌上心头,姜雪漪左手牢牢抱着宸儿,手却在微微颤抖。

陶家一大家子,上有老下有小足上百口人,难道陶尚书都不在乎,只要自己和他的儿子活着就行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