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0节(1 / 2)

他停在了宋晋面前,一双锋利的眼睛好似能看进人的心里。“我就不信凌霜的心意你是一点不知?”

宋晋低头:“臣非师妹良配。”

沈罡风目光更锋利:“郡主就是你的良配了?”

宋晋长睫垂下,没有说话。

沈罡风长叹一声:“要知道陛下会赐这么一桩婚事,我早就做主给你们俩把事儿办了,哪里还有这些麻烦!”如今,说什么都晚了。

书房里一时间很静,只有烛光晃动。

还是宋晋开口:“老师,喝茶。”

沈罡风瞪了他一眼,端起了茶杯。

再开口已是公务。

“两湖地区的土地能完成清丈,那是因为咱们是从那里出来的,知根知底。眼下清丈到了两江——,赵阁老怎么说?”

“阁老说,慢慢来。”

沈罡风急了:“还慢?如今国朝土地兼并到了什么地步,豪绅巨富土地连绵望不到头,贫者眼看就无立锥之地!再不抓紧改革,病入膏肓,到时候就不光是北边强敌,东南倭寇,还有民乱!民乱了,天下就乱了,懂不懂!”

满腔愤懑不满如同火一样冲着眼前人喷了出来。

宋晋抬起的面容依然温和,回应的声音恭谨:“老师所言,子礼明白。”

明明知道宋晋已经做得很好了,可沈罡风对朝局有多少不满,对自己这个学生就有多少期待,他的语气更急了:

“明白你就要多跟阁老说一说,还有你那个看重你的岳丈,你要敢为天下先!你得——”

“啪”的一声,旁边一直静静侍立的时安不小心碰掉了一册文书。

沈罡风的话一顿,他目光一转,看到了书案前那一摞摞文卷,小山一样。

他肚子里憋着的火一下子熄了。

沈罡风抬起瘦削的脸看向这个他一生最得意的学生:

刚刚二十四岁的年纪,明月霜雪一样的人才。外头像他这个年龄的公子,日日说的都是琴棋书画,不是推崇魏晋风度诗酒清谈,就是架鹰打马、倚翠偎红。

但眼前这样一个人,通天之才,明明已从贫寒中破茧,就是在这京师繁华地也一鸣惊人、锋芒耀皇城。偏偏还是同他一起下两湖,在田垅地头,茅屋草舍,烈日风雪中,一待又是两年。

携冲天之功,返回京师,连喜怒无常的陛下都夸了好,服绯袍,进三品,可在这样繁华的京城夏夜中,依然守着青灯翻看这些没完没了的公文书册。

此时宋晋低头站着,在沈罡风这个从五品的工部左侍郎面前,恭谨如初。

烛光下,沈罡风的声音如故,可那张瘦削的老脸却是软了神色:“那边还拖着不肯把两江地区田赋资料拿出来?”

宋晋笑:“温大人总要拖一拖的。”

沈罡风的眉头凝得疙瘩一样,枯枝一样的手一指那一摞摞文卷:“这些都是什么?”

宋晋笑得越发温和,声音依然平静如檐下轻风:“不过是温大人看学生年轻,有意磨砺,把一些陈年旧账翻出来让学生理顺归档。”

温大人,户部尚书,他的妻子跟祁国公府有亲,他算是祁国公一党的人,也是宋晋的顶头长官。

沈罡风本就凝着的眉一下子皱得更紧了。这位温尚书有意给宋晋小鞋穿,净是把这些又费工又不得在人前露脸的差使往他这里扔。

好一会儿房间里都没人说话,只有沈罡风粗重的呼吸声。

宋晋抬手,安静地添了茶,亲自为沈罡风奉上茶杯。

沈罡风接过,也不看宋晋,喝尽了杯中茶,盖了杯盖,放下茶盏。这才再次看向了宋晋,沉声问道:“两江资料,他们这是打算拖着不给了?”

宋晋:“陛下发了话,他们怎会不给。迟则明日,东西就会到吧。”

祁国公一党谋私利,但根本上他们是巴着陛下的,他们最不会做的就是逆君心。宋晋很清楚这一点,显然经他提醒,沈罡风也很快想明白了这一点。

沈罡风皱得死紧的眉头松了松,低声道:“不知道这次他们要从哪里做文章。”

宋晋又笑:“给是会给,但怎么给就不是我们能做主的了。”

沈罡风马上想到了在两湖地区遭遇的种种阴暗手段,才略一松开的眉头再次拧成了疙瘩。

一时间屋中烛火闪烁。

该问的都问了,该没办法的还是没办法

沈罡风到底起了身,走之前又问了:“明日的宴?”

宋晋立即笑道:“自然要去的。”

沈罡风紧闭的唇里挤出四个字:“宴无好宴!”

说到这里他不得不咬牙问:“明珠郡主?”

宋晋背对烛火而立,又微微垂了眼,面孔陷于阴影中,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他温声回道:“听闻郡主身子不适,怕是去不了。”

沈罡风冷笑出声。

什么身子不适怕是去不了他看着自己这个学生,想说什么,最后还是闭了嘴。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了书案那一摞摞文卷上,沈罡风深呼了一口气,抬手无声地拍了拍宋晋肩膀,没再说什么,出了房门。

屋外明月高升,满地银光。

沈罡风内心却无限悲怆:如今这个世道,只是想为百姓为朝廷做些实事怎如此之难!在地方难,到了京城,本以为来到了权力中心,能达天听,却依然步步艰难。

已到了外门,沈罡风回首,对宋晋道:“行路难,前路更难,老师没什么可帮你的,只剩下这把硬骨头。”

说到这里他黑瘦的脸笑了笑,“都知道我是硬骨头,但有那些得罪人的,你别出头,让老师来。”

宋晋抬眼,朝着沈罡风深深一礼,轻声道:“事不至此,老师当保重,才能为朝廷长远谋。”

沈罡风长叹一声,再次无声地拍了拍宋晋肩膀,转身上了他那辆又破又小的青布马车。

富安坊的街道都是齐整大块的青石铺的路,马车行在上面安静无声。

月色下,宋晋目送老师的车子远去,消失在溶溶月色中。这才转身回了小院,却没有立即回书房,而是在院中静静站立。

风过,吹动了他身上青衣。

时安默默站在宋晋身后,分不清大人是在看那梨花落尽的梨树,还是在看梨树后的高墙。

高墙是在郡主与自家大人大婚之日建起的。

从那一日开始,京城人人都知道郡主看不上他们大人。

次日正值休沐,京城贵人的马车纷纷涌向了祁国公府。

京城官员及其女眷多接到了祁国公府赏花宴的帖子,多从前一日就开始准备衣裳备好马车,恭恭敬敬来到祁国公府门前。

整个京城接到帖子敢不来的,数来数去,也就是赵阁老赵廷玉这样的三代老臣。再就是庆王妃这样的,娘家往上数个个都是了不得的身份,去不去全看心情,别说祁国公府多炙手可热,就是帝后的宴请,她真不舒坦也敢推辞。

镶金嵌玉的香车、油光锃亮的宝马,身着绫罗的仆妇随从,几乎挤满了祁国公府前这条街。

下人恭敬客气的吆喝“请让一让”“烦劳给个空”,骑着高头大马的男人们执着马鞭远远拱手打招呼,轻掀车帘的女眷隔着马车问候。

好一派熙熙攘攘,繁花似锦的热闹景象。

女人们一开口提到的都是祁国公府今日赏花宴的那盆——“高山雪”。

“今儿咱们可跟着开了眼了!听说统共就那么三盆,两盆在宫里,另一盆就在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