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中午十一点多,张易谋才乘车抵达长江学院的音乐中心。
徐腾接到谭楯的电话,这才和李鞍导演一同过去,特意开了一辆克拉博卡,没想到阵势还不小,有数十名随行人员。
两位大导演终于见面了,彼此都挺意外。
徐腾刻意走的慢点,悠荡潇洒,带着助理虞素云,在李鞍导演后面等了几十秒,估测双方已经寒暄两句才过去。
“老张,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们学校的常务董事徐腾,学校董事会这边几个主要的领导都很忙,不是香港富信财团的总裁,就是本省江泰集团的董事长,一般不在学校,校内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徐董事负责决策。”谭楯的介绍很给力,他和徐腾时常见面,聊的还算是投机。
徐腾嘛,什么人都能聊得来,不管你是哪一个门路的大师,还是保安,他都可以聊,都可以结交。
“哦,幸会。”张导也没太在意,看徐腾这一身装扮作风、神情,也应该是国内的富二代,哪位董事长的儿子。
“大作家。”李鞍导演出招了,“我刚签了他的几本科幻小说,昨晚刚和华纳那边谈好条件,准备接拍《终结者3》,小徐一夜没睡,帮我将剧本的大纲搞了出来,基本有这个剧本,我们就能拍出很好的质感。”
嗯?
谭楯知道徐腾是科幻作家,牛到这种程度,还是让他有点猝不及防,张导更是愣了,不懂这是什么情况,什么画风?
四个人站在音乐中心二楼的会客厅里,有点沉默。
画面诡异。
“张导,李导、谭大师,我们坐下来谈吧。”徐腾是主人,主动打破有点尴尬惊悚的气氛,邀请三位大师坐在茶座边,和虞素云吩咐一句,将那套骗人的高仿春园野竹拿过来。
这一次的事情结束,徐腾准备亲自去江泰集团总部,就算是抢,也要将那套春园野竹紫砂茶具抢过来,太丢人,居然用仿品招待几位大师。
他现在逼格这么高,见的朋友可都是有头有脸的文艺界大咖,一堆仿品怎么拿得出手,这真是没法好好的装逼啊
其实。顾景舟的紫砂茶壶,目前一套几百万还是能弄到手的,再过十年。品相完整的一套没有几千万,根本拿不下来。春园野竹、雨露天星这样的孤品高雅之作,全部是在7000万以上,都是黑压压的天价。
买房不如买壶。
徐腾准备买个十几套丢在手里,今天一套,明天一套,办公室一套,宿舍一套,随身带一套。吃饭的食堂再丢一套。
“顾景舟的春园野竹,对不对?”张导不愧是美术系的大师出身,一眼识破这套茶具的来历,可惜,没看出来是顾景舟徒子徒孙的仿品。
徐腾不吭声,笑了笑,大致再说,张导果然是识货人。
“小徐,你是我们李导都很推崇的大作家,你这里还有没有比较好的小说。能拍成电影的,可以介绍一本给我过目吗?”张导刚才是刻意要捧场,有事相求。没有好小说,就没有好剧本啊。
“我最近其实在写一本叫《月球》的小说,可以低成本的拍一部科幻片。刚写了三分之一,还有很多要继续慢慢琢磨,故事嘛,倒是大致可以说一下。”徐腾随意说说,就当是找个话题套近乎。
这个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他很随便,讲了几分钟。
张导没说话。沉思中,小说很有意思。怎么拍是个问题,他不是很擅长这个领域。
“这个电影要拍出来的话。不需要太多钱,难度也不大,单纯就剧情而言,可能会有点沉闷,你需要控制好故事的节奏。你可以自己拍拍看,其实做一个导演也不是那么复杂的事,你找一个有经验的副导演和团队配合就行。”李鞍还是一贯笑容含蓄,也随便说几句,看向张易谋,其实是建议这位大导演不要错过这个好机会。
李鞍的意思还是很简单的,你不要,那我就要了,不管以后拍不拍,咱先拿下来,慢慢挑选。
客观而言,这还真不是张易谋擅长的领域。
徐腾也没办法,他的题材都是脑洞大开的科幻类,必须是好莱坞制作,必须请李导这样的好莱坞导演出手,比李鞍更好的人选则是卡梅隆这样的暴君级别。
这一刻还是挺尴尬,张导想要徐腾推荐一本小说,徐腾真的推荐了,张导又明显不想要。
“我去年搞了一家天天中文网的平台网站,主要是做幻想类的小说网络连载,科幻、奇幻、魔幻都有,有一些题材还是很有趣的。如果张导对这方面有兴趣的话,可以和我们网站合作,我们编辑如果觉得哪一部小说适合改编成电影,可以推荐给您。”徐腾说了另外一个不靠谱的事,暂时缓和一下气氛,其实对于张导的电影事业,他真是爱莫能助。
其实,第五代导演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得益于80、90年代大量作者缔造数以十万计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中最优秀的题材被拍摄成电影,小说本身的艺术价值被完全释放,最终缔造出一个中国电影的辉煌时代。
这一代导演随之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当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小说,要自己去创造新剧本时,集体都摔了很多跟头。
“这个确实比较有意思。”张导笑的有点勉强,兴趣缺缺,大致也懂了,徐腾的题材和想法更适合好莱坞,不适合国内电影圈。
徐腾也兴趣缺缺,不再想邀请这位大导演担任客座教授,没原因,没共同语言,他的个性特点和特长,也更适合和李鞍合作。
对面三位都是大师,他们聊他们的话题,徐腾只是负责沏茶和倾听。
张导刚完成一部恢弘大电影的制作,正处于激情澎湃的后期制作阶段,吃了很多苦,花了很多钱,期望值极高,将自己整部电影的创作历程和故事讲解一番,没有明说,意思其实是很明显,就是要走《卧虎藏龙》的路,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徐腾很清楚,这部电影只看画面,那绝对是震撼的一塌糊涂,看剧情,晕了,当然,《卧虎藏龙》的剧情,徐腾也有一点晕。勉强还能接受罢了。
张导也不是狂人,正好处于这个激情阶段,难得遇到谭楯、李鞍。特别是难得遇到李鞍,肯定要探讨一下。听一听对方的意见,看看后期制作有哪些好建议。
偏偏李鞍有时差的问题,又一天一夜没睡,坐在这里没打瞌睡都是极其给张导面子,毕竟对方在国际影坛成名更早,地位很高,所以也一直不吭声,只是听着张导的话。
徐腾还是沏茶。很心疼李鞍大导演,特意抽空削了苹果递过去,因为这位李导虽是年近五旬的老大叔,还真是蛮仗义的,为了帮他装逼,死撑到现在。
问题是张导都说的差不多了,问同行意见,象征性的也要讲几句啊,他又不是来听夸奖的,要意见。真要意见,第一次拍部电影花了六千多万的大投资,心里不紧张才怪。
徐腾一直在观察。发现李鞍其实感觉不太妙,不好意思明说。
有问题。
两人眼神交流了一下,感觉上基本差不多。
“小徐,你什么感觉?”李鞍都在靠浓茶硬撑着没瞌睡,思绪有点乱,干脆让徐腾开口,随便讲一讲,反正他和张导这几天可能都在江州,明天可以重新再谈一谈。
“有点晕。”徐腾挠了挠头。
“什么地方晕?”张导有点不懂。
“因为我们现在也没有看到电影。所以,只能谈题材。我个人的意思,首先是选题出了问题。其次,立意出了问题。”徐腾真心不是好人,基本不将这几个大师当大师看,在他的地盘,他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