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61节(2 / 3)

我等是本州知州相公门客,得相公吩咐,前来查看营田务今年秋粮。你等拦路,打死也是应该!还不快快闪开,让出路来!”

罗景听了这话,知道知州的人惹不得,忍着疼痛上前拱手:“在下罗景,是营田务贴司,得知县相公吩咐,也是到这里来查看秋粮的。不知兄台高姓?”

那人抬起头来,望着天道:“我是知州相公的人,多年随在身边,是你能随便问的?既然你是营田务里的人,速速去报你们知县,让他们到营田务来,听候吩咐!”

这话出口,旁边的两个差役吓得浑身发抖,高声道:“知县相公朝廷命官,正榜进士,岂能被一个家奴呼来喝去!这个人如此说话,已是死了,我们拿了他去县衙!”

边上先前打人的骑士一声怒喝:“猪狗不如的东西,也敢编排我家主管,真是死字不知怎么写!”

一边说着,手中的鞭子又没头没脸地打下来。

两个差役向一边躲。

一个道:“这厮的鞭子如同长眼睛一般,好生厉害!”另一个道:“我们斗不过他,去找大柳树村里的十三郎,拿了这几个厮鸟!”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飞快地逃了。差役都是附近村里的人,熟悉附近道路,倾刻不见了踪影。

见差役跑得远了,只剩自己一个人,罗景有些心慌,上前拱手道:“主管,既是来县里查看营田务秋粮,何不去县衙,禀过知县相公,派人来相帮着一起看一看。在下有官务在身——”

“就你忙的是官务,我忙的就不是!——来呀,拿了这厮,一起到前面村子,坐等知县来。这样穷乡僻壤,去县衙还要过河,你当我没有事情做了吗!”

那个主管一边说着,一边指挥手下,把罗景围了起来。打人的大汉伸出手臂,轻轻一抓,便把罗景抓到了自己的马上,横放在身前。另一人抬腿一脚,踢得罗景的灰驴“咴”的一声叫,跑到了路边。

主管冷眼看了看罗景,口中道:“恰好有一个营田务的吏人,省我们许多功夫。且到前面村里,着个人去知会知县,与我们一起查看秋粮。这种乡下穷地方,不可久待!”

说完,当先一催马,向着前面村子而去。

安三郎看罢了自己田里的豆,手中提一个萝卜,向村里走去。村中大多数人家种的都是粟,一年只种一季。也有的收完粟之后种一季小麦,而后种豆,再种粟。这个年代不管是地力,还是人力,都不支持广泛地一年两季种植,能够两年三季已经非常不错了。安三郎是个能干的人,小时候吃的苦太多,现在有了地没日没夜地干。他家里就有十亩种了豆,等收过了豆再种麦。

萝卜是随便种在地头的,平时也没管理,没想到颇有一些长成了的。

走到村口,就听到身后马蹄声响。安三郎站到路边,转身回望,看见三匹快马疾驰而来。待到离得近了,才看见最前面的一匹上,还横着放了一个人。那人自己认识,正是营田务里新来的贴司罗景。

三匹快马到了安三郎面前停住,山羊胡子的主管问道:“这个汉子,前面是什么村庄?”

安三郎道:“这里是大柳树村。看见没有,村口有几株大柳树,便是标记。客官,你马上横着的是营田务的罗贴司,衙门里的人,因何被你们抓了?”

主管喝道:“问那么多做什么!我们是知州相公派来看秋粮的,速唤你们村的保正出来!”

安三郎见几人面色不善,不管多言,口中道:“各位随我来,我带你们去见保正。”

主管冷哼一声,带着几人随在安三郎身后,慢慢向村中走去。

保正关朝印正在自家门前摘冬瓜,听见马蹄声,抬眼看见安三郎带了三个骑马的人来。

走得近了,关朝印问道:“三郎,这几客人是什么人?哪里来的?”

安三郎打个揖,道:“他们说是什么知州相公派下来查看秋粮,捉了衙门里的罗贴司,也不知道为了什么。官面上的事我们小民懂得什么,带了来见保正。”

主管看了看关朝印家的篱笆院落,三间草房,甚是简陋,心中一阵厌恶。

关朝印放下手中的冬瓜,走上前拱手道:“小的是本村保正,官人说是知州相公派来,可有什么凭证?小的验过了,当去申报衙门,自会有公人来见你们。”

主管不耐烦地道:“我们是知州相公门客,需要什么凭证!路上走得饥了,你这老儿且杀只鸡买瓶酒,我们吃了,再一起去衙门。速去整治,不要耽误了我们行路!”

一边说着,主管带几人翻身下马。

十三郎

到了院子里落座,保正急急吩咐浑家上茶,又命儿子把养的一只鸡宰了。

这个时候农家没有什么好菜,保正从家里翻出些采摘的野果,让主管几人品尝。

主管拿了一个野梨咬了一口,只觉又酸又涩,“卟”地吐了出来,口中道:“什么鬼物,这是人吃的么?拿酒来,我漱一漱口!”

保正把自家酿的酒倒了一碗,递给主管。

主管接过一看,这酒浑浊不堪,轻啜了一小口,酸得厉害,一点酒味都没有。“啪”地把碗摔在地上,指着保正道:“你拿这等东西来胡弄洒家,是皮痒了要吃板子么!”

保正连连作揖,口中道:“官人息怒,小的家里只有这些,恕罪恕罪——”

主管气得跺脚,转头看见一边站着的安三郎,对他道:“你们永城有名的产好酒,去买两瓶来!”

说完,见安三郎在那里逡巡不去,怒喝道:“如何不去?!”

安三郎有些不好意思:“回官人,小的没钱。”

“作怪,什么人家,几百文钱也拿不出来!没钱去借啊,只管站在这里做什么!”

见主管说完,一副要暴起打人的样子,保正急忙把安三郎拉到一边,小声道:“且去码头那里赊两瓶酒来,日后我想办法还就是。这几个煞星,动不动就要打人,招惹不得。你到了码头,速找个可靠的人去报知县相公,就说我们这里来了这么几个人。官家的事,我们只能小心,不然惹祸上身。”

安三郎答应一声,飞快地出了门,向码头那里去了。

杜中宵无事,在后衙听小青弹琴,晶晶唱曲。太阳下懒洋洋地坐着,分外惬意。

柴信匆匆地从外面进来,叉手唱个诺,高声道:“官人,刚才营田务有人来报,说是那里来了几个什么知州相公的门客,要察看营田务的秋粮。那几个鸟人又打又闹,搞得鸡犬不宁。地方上的庄户不敢奈何他们,着了个人来报官,正等在衙门外面呢。”

杜中宵难得有这么清闲的时光,被人打断了心中着恼,听了柴信的话,站起身来道:“什么知州门客,我这里并不曾有知州的消息,莫不是什么闲汉冒名混吃混喝?”

本来想要派个人过去查看一番,想了想,这些人既是用知州的名头,只怕一般人去不敢管。对柴信道:“备马,我们到营田务走一遭。马上就要秋收,也要到那里看看。”

柴信应诺,转身离去。杜中宵对小青和晶晶道:“你们两个自己在这里练习吧,等我有闲,再听你们弹琴唱曲。平日里不要只是贪玩,这些多练一练。”

小青和晶晶行个礼,开开心心答应了。她们都还是小女孩,哪有不贪玩的道理。

安三郎骑了保正家的驴,提了两瓶酒,走在回家的路上。想起那几个知州门客的嘴脸,便就从心里厌恶,实在不想回去。自从到了营田务里垦田,便就一切顺顺利利。遇到的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大家都和和气气,同心协力才有了今天的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