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9节(2 / 3)

种植甘蔗。现在已经数年过去了,岭南的砂糖,到了行销天下的时候。还有,今年两浙路修了江宁到明州的铁路,明州蔗糖运入中原费用大降。再加上西北铁路到了凤翔府,蜀地的砂糖运出来也便宜了。几方相加,几个月内砂糖价钱就会降下来。存太多砂糖,到时必然后悔。”

杜中宵自己家里就是种甘蔗制糖的,数年之前陈循就跟一些砂糖商人一起,到岭南布局。侬智高之乱平定,漓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相连,水陆联运,运费可比川蜀运出来低多了。种植面积增加,运费更加便宜,砂糖产业现在到了爆发的时候。这个时候存糖避风险,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陈旭对此并不了解,听了杜中宵的话,深以为然。又道:“砂糖如此,那盐为何降低?”

杜中宵道:“现在河曲路一带卖的是解盐,虽然用铁路运,运费并不高,但解盐卖价在那里。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卖解盐?提举忘了,白马监军司为何设在娄博贝?那里有盐池,盐取之不尽,而且比解盐好煎多了。河曲路数州之地,多少盐池?忙了几个月,到了该产盐的时候了。”

陈旭有些茫然地点了点头,自己还是来的日子太短,对河曲路了解的不深。当然,现在三司已经分开了,盐业归盐铁司管,常平司隶户部司下,也没有人告诉陈旭。

盐价高,很大程度是因为朝廷用控制盐价的方式,向百姓收人头税。这个税的成本是很高的,榷盐可不是一纸诏令能解决的事。随着工商业发展,这种形式的人头税越来越没有必要,天下各地的盐价都在下降。河曲路这里更甚,娄博贝是天下数得着的盐池之一,还有煤矿,铁路一修到那里,盐价会降到跟土一样便宜。除了娄博贝外,河曲路还有好几处盐池,根本没有开采的必要了。

发行钱引,必然引起物价动荡。百姓为了避险,会尽量把手中的钱换成物资。能换的几样物资杜中宵想过了,早做了布置,商场里要多少有多少。这几样大宗的物价稳住,就不会有大的风波。

换成粮食是最合算的,现在的粮本就是等同于货币,价格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如果换盐和糖,那就只能自认倒霉,通过这次长点记性。杜中宵不是有意要如此,时间正好赶上了。当然,故意不说,是有意对不信任钱引的人的惩罚。钱引代表的是帅府信用,怀疑自己的信用,哪里会有好果子吃。

发行钱引,不只是货币改革,也是对帅府在民间信用的测试。不配合的,当然要吃些苦头。

期货

看商场里人头攒动,陈旭道:“果然,今日这里的人比平日多得多了。看出去的人,多是提着茶盐砂糖的包裹出去,许多人还真是把手中的钱引换成了这些货物。”

杜中宵道:“我们发钱引,要不了几日就全到了商场里来。只要流动迅速,回收及时,钱引的信用就会稳下来。帅府发钱,你们常平司收钱,百姓才会方便。”

陈旭道:“钱引又不是铜钱,不能存到库里,也不能解往京城,常平司留在手里有什么用?我已经吩咐商场,每日未时,把今日收到的钱引和铜钱,存到储蓄所里,好坏有些利息。”

到了储蓄所,就到了度支管下。常平司只要报给朝廷收入数目,户部司的账上一划就代表进入国库了。至于全国各地怎么平账,各地储蓄所的储备金等事,就是度支司的事务,跟户部司无关。

今日商场里特别热闹。收了钱引,一般民户来买早已相中以前舍不得买的货物,剩下些钱,换成米存在家里。对于穷人来说,有了米就保证饿不死了,其他的相对不重要。家境稍微富裕些,再买些生活必须品,比如茶盐。生活优厚的,会买些砂糖等物资存起来,哪怕一时用不到,将来也可以待客。

几人一边说着,一边到了卖砂糖的地方。这里卖的都是日常相对奢侈的货物,各种糖果、蜜饯、糕点都是在这里。钱引不被看好,这里的生意比平时火爆多了,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来买些解解嘴馋。

杜中宵正要吩咐找个商场里的人来问,今日生意如何,突然看见金三在那里。

金三也注意到了杜中宵一行,站在哪里,见杜中宵看着自己,犹豫一下,上前拱手:“小民金三见过节帅。节帅来得突然,一时不及回避,切莫怪罪!”

杜中宵道:“我们来查看民生,本就不需要回避。金员外在这里,要买些什么?”

金三道:“不瞒节帅,小民在胜州住了些日子,看中了这砂糖的生意。奈何刚刚交了书状,商队要一两个月后才会到。昨日城中开始行用钱引,今日砂糖就涨价,这可如何是好?”

杜中宵愣了一下,才明白金三是想向西域卖砂糖。砂糖虽然相对较重,价钱却高,可以大规模的贩运。越是草原沙漠这些不产糖的地方,对糖越是喜爱,西域便就如此。那里砂糖少见,现在并没有通行的价格。不过蜜饯、蜂密却多,价格比中原地区高了数倍不止。其实今天商场里的商糖没有涨价,金三是看见外面的铺子涨了,急急过来看,想多买些存起来。

金三要做这生意,不想自己的商队没到,价格先涨了上去,怎能不急?他怕的是,官府的钱引越发越多,价格一路上涨,商场也不会赔钱,必然涨上去。等到自己商队来了,利润就不高了。

杜中宵想了想道:“员外,生意场上,价钱有时高有时低,十分平常。又何必着急?”

金三道:“不瞒节帅,小的做的是大宗生意,价钱一涨,差好多钱!现在的价钱还有钱赚,只怕两个月之后,价钱一路上涨,到那时这生意就做不成了!”

看着金三着急万分的样子,杜中宵有些想笑。强行忍住,道:“员外既是这么认为,何不在此时多买一些存起来。砂粮此物,不怕朽坏,放上几年也寻常。”

金三两手一摊:“商队未到,小的手中哪里有许多现钱?若是有钱,那就买了!”

杜中宵看了看一边的陈旭,沉吟道:“似员外这种大商人,地方上不该漠视,应该帮一帮才对。这样吧,员外虽然没有现钱,终还有些值钱的物事。可以到储蓄所里抵押,贷些钱出来。如果不够,可以用买到的砂糖做抵押,向储蓄所贷钱。只不过未还钱前,这些抵押物要储蓄所看管,到时发了钱一起发还。”

金三听了大喜:“还有此种事?节帅莫要戏闹我!”

杜中宵笑道:“储蓄所收了百姓的钱,存在里面,多少有些利息。这些利息哪里来?当然就靠着向外放贷,用贷和存的利息差来赚钱。只要确认还得起,就可以贷钱,更何况有抵押物呢。员外在胜州,以后必然是大商户,储蓄所还要你们帮衬呢。”

金三详细问了规矩,高兴得直搓手,对杜中宵道:“多谢节帅指点。若得张字纸,那就更好。”

杜中宵道:“何必字纸。本州陈签判,与你一起过去,把此事办下来。这事做得好了,以后你们生意缺钱周转,都可以到储蓄所去贷钱。”

说完,吩咐陈希亮,跟金三一起储蓄所,帮他办贷款。实物抵押,考虑到风险,不可能一万贯的货物贷一万贯的现钱,要打个折扣。这个折扣由金三补齐,他这样的大员外,随身总是带不少金银珠宝。

看着金三和陈希亮离去,陈旭小声道:“节帅适才说,后边砂糖的价格会大减,却让金员外这个时候买糖,不是坑他?不过这些胡商,眼里只认得钱,坑一下也是好的。”

杜中宵笑着摇头:“提举,我可真没有坑他。他的商队两个月后就到,那时的砂糖价格,未必就会跌下去。再者说,做生意本来就有风险,屯货就要有亏钱的觉悟。金三是个大商户,而且自己租了一间铺子,专门供西域来的胡商落脚。他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