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07节(2 / 3)

经足够,包含了防备其他防牧民族的意思。回鹘在高昌的人口,大多分布在天南以北,主要是靠游牧为生。高昌的军队多是征回鹘人入伍,回鹘丁壮多在焉耆。

安排了今后的布署,杜中宵道:“今日经略司搬来了高昌,晚上设酒宴庆祝。在座的人,晚上都要来,好好热闹一翻。听说这里的羊肉极好,都是旁边天山放的牧场放牧的,不可以不尝。”

众人称是。

送别了众人,杜中宵与富弼在官厅坐着,商量今后的局势。

杜中宵道:“西域本是汉唐故土,只是离着中原太过于遥远了,中原一乱,西域必丢。在唐时驻军多的地方,汉人本有不少,便如高昌。现在仆固臣依番法治之,没有办法,我们对这里一点不熟。这不是长久之计,应当尽快熟悉地方,依朝廷律法。”

富弼道:“确实如此。现在有了铁路,到这里不像从前那样难了,可让朝廷尽快派官吏来。这里的书吏,以前多用粟特人,以后应该用汉人。只是官容易派,要派吏来,只怕难度不小。”

杜中宵道:“少数人,可以想各种办法,这样大规模派人,无他,只有一个利字了。朝廷要拿出一笔钱来,在地方修公廨、寓所,要为官吏发放边疆补助,才能吸引到人来。”

富弼摇头:“这两年朝廷让地方印纸钞,天下增加了不少钱,但也只能应付一时。纸钞终究是用铜钱为本,现在铜钱不足,纸钞的数量也不多。朝廷手中,其实并没有什么钱。”

杜中宵道:“朝廷钱少,但是粮多,实在不行就发粮吗。纸钞的事,总要过几年,才能想办法。”

实际以前发俸禄,有各种折支,发到手的钱并不多,常常是大量的物资。越是低级的官员,发到手的现钱越少,往往是各种物资。碰到没权势的,发放俸禄的小吏使坏,还经常有朽坏的。全国以铜钱为本印发纸钞,短时间内钱币数量增加,折支慢慢少了。不过随着内地经济的发展,仅一两年时间,市面上的货币又不够了,最近一年大多数地方币值上涨。

朝廷向地方拨钱,是要运铜钱的,这种情况下,实际也没有多少钱。开发边疆,肯定要投入大量金钱的,朝廷缺钱可是不行。纸币正在摸索中,这个问题无法一下解决。

如果按照汉唐的办法,西域基本是自治的,只有几个有大量军队的地方,才会派驻人员。所以近千年的时间,中原一乱,西域的汉人就被洗一遍,实际人口不多。现在有铁路,当然不能再按照汉唐的老办法办事,而应该直接郡县其地,除了实在偏远的地区,由朝廷派官员来。

只是这个年代的官员,数量不多,掌握地方实权。真正办事的实际上吏员,这种地方,哪里去找吏员去?富弼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进攻焉耆

杜中宵坐在王庭的院子里,看着旁边种着的满树黄叶。西域的秋天来得格外早,刚刚才进入八月天气,山中已经树叶落尽,高昌城里也秋意浓厚。

此次进攻高昌,比自己两年前攻取河曲路容易得多,基本没有大战。这也正常,双方的兵力对比二比一,再加上武器、战略、战术都差了一个时代,高昌没有还手之力。再加上高昌的主力在焉耆,高昌内部空虚,被突如而来的宋军直接攻入,不等还手,就一切都结束了。

富弼从官厅出来,手中拿着一份公文,高声道:“节帅,彰八里已经降了!”

杜中宵起身,拿过公文看了看,道:“彰八里兵马不足一千,碰到赵滋攻过去,只能降了。仰吉八里与黑汗国相对,多半也要降。天山以北的战事,只看北庭。那里是高昌夏都,兵马多一些,而且背靠大漠,实在不行,还可以退到大漠里去。高昌的兵力主要是在焉耆,现在就看那里。”

说到这里,杜中宵道:“高昌全国兵力,不足四万人,而且分驻各地。我们以七八万人来攻,装备精良,本就该速胜。以前担心,是因为全军整训两年,不知结果如何。现在看来,碰到高昌这样的军队的话,并不难取胜。这就已经足够了,朝廷知道,可以对哪里作战。”

富弼道:“节帅说的是。自入高昌,连占多城,根本没有像样的战争,好似大人打小孩一般。占领高昌之后,朝廷心里有底,说不定就可以攻党项了。”

杜中宵点了点头:“一个党项,牵制了朝廷近四十万大军,是该及早灭了。以前难打,是因为道路难行,补给不易,到处分兵,反而给了党项各个击破的机会。现在铁路已经修到镇戎军,可以直接从那里出兵攻灵州,集中兵力于一处。党项能出多少兵?怎么守得住灵州。当然,这两年党项拼命铸炮,不过听说火药的产量不高,只能守几处重要地方。”

富弼道:“朝廷派大将自镇戎军攻灵州,我们可以从伊州出兵攻河西,两军对进,党项哪有能力抵挡?更不要说这两年,党项内部国相和重臣争得厉害,军力早不如从前。”

杜中宵道:“从伊州出兵攻瓜州、沙州,从居延出兵攻甘州、肃州,从镇戎军出兵攻灵州,几路一起出兵,党项的核心区就没有了。哪怕一时占领不了兴庆府,党项也不剩下什么了。这些仗,最重要的是背靠铁路,大军可以源源不断,粮草不缺。”

说到这里,杜中宵重新坐下,对富弼道:“其实进攻西域并不难,难的是路远。中原人多地多,粮多兵多,只要能够运过来,西域的这几个小国又算得了什么呢?别看高昌和黑汗的地盘不小,其实内部多羁縻,有许多的小势力。只要一败他们主力,这些小势力就应声而反。现在有铁路,我们可以从河曲路那几千里外,不足一月入西域,高昌黑汗又算得了什么?这一战,一是要中领高昌,重开商路。再一个是以伊州为基地,能从西边进攻党项。还有一条,就是南下占领于阗故土,重建于阗国。现在占了高昌,朝廷中必然有人不愿重建于阗,把尉迟三郎送到了五台山。”

富弼道:“其实只要通了铁路,朝廷可以派官员前来统治,未必一定要重建于阗。”

杜中宵道:“副使,不重建于阗,行不行呢?也行的,不过要中原付出更多的钱,派更多的人到这里来。最后会如何,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现在西边流行绿教,传教凶猛,仅仅世俗之国如何抵挡得住他们?于阗是佛国,又是西域土著,重建了之后,利用他们才能抵挡绿教。”

富弼道:“中原也佛教昌盛,无非多开寺庙而已,尽有高僧,百姓拜服即可。”

杜中宵摇了摇头:“自我们进高昌,从蒲昌到高昌,有许多寺庙。副使熟知佛法,可与这里的僧侣谈得来?这里僧侣可信任副使?连僧侣都不信,更何况本地百姓了。宗教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对百姓心理有重要作用,不可小视。中原的僧侣与此地不同,中原僧侣除了熟知佛法,还要看儒家经典,实际是是儒僧。这里的不同,他们精研佛法,对于儒门经典多不熟知,而深受百姓的信任。于阗那里还有一个好处,正是昆仑山下,翻过山去,就是佛教发源的地方。在那里立佛国,可以笼络西域百姓民心,让他们信任朝廷。占了高昌之后,我们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尽快解决焉耆,从黑汗手里夺回于阗。”

富弼吃了一惊:“听节帅意思,是要与黑汗开战?黑汗比高昌大得多,分为东西两个汗国,东汗国又分成几部,高昌依然不是其对手。”

杜中宵道:“西域的人户是沿天山南北分布,天山南边远多过北边。黑汗灭于阗后,西域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多都入其手中,高昌自然不是对手。而且回鹘人本就不多,怎么打得过黑汗?”

富弼道:“可如果我们攻黑汗,其东西两部合兵,可征调数十万大军,可就难攻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