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面上突然静了下来,两旁摆香案的信众纷纷跪下,点起香火。一时间烟雾缭绕,仿如是在寺庙里一般。智明上前,双手合十,施礼答谢。
尉迟三郎和赵滋等人随在智明的身后,一路步行,进了城主府。
分宾主落座,智明道:“人说西域是佛国,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信众既多,又格外虔诚。将军可以揭榜,今夜我到宝成寺,讲解佛经,诸信众可以前去。”
赵滋称是。命令士卒上了酒来,为尉迟三郎和智明接风。
当晚智明讲经,第二日便离了伊州,取道高昌,一路向疏勒而行。一个多月后,到达疏勒,虽然桃花没开,春天的气息已经非常浓郁了。
杜中宵帅人迎出城外,亲自迎接尉迟三郎和智明入城。到了城主府,分宾主落座。
请了茶,杜中宵对尉迟三郎拱手:“自胜州一别,不知不觉已是两年,大王一向可好?”
尉迟三郎回礼:“自入中原,圣上安排得当,甚是安乐。我本是奴仆之子,能够有今日,全靠节帅成全,谢过了。于阗国灭已经五十余年,节帅得自黑汗,甚是不易。今重建于阗国,节帅功德无量。”
杜中宵见尉迟三郎经过在中原的时间,人变了许多。不再像上次见他样举止轻浮,什么事情都无所谓,说话也有条理。心里知道,这两年在中原的时间,没有白费。
尉迟三郎在中原,大多是在佛寺,特别是五台山。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在西域佛教中有特殊的地位,信者极多。尉迟三郎在那里居住,对于日后好处多多。就是智明,也是五台山出来的。
说了一会闲话,杜中宵道:“于阗自己人推举,有些头面人物,现在鸦儿看。三天之后,我与大王一起去于阗,顺便去见他们。现在于阗城里,虽然商贾不兴,市面有些冷清,大体还平静。”
现在在于阗的是张岊和张昇,除了维持秩序,其余基本不管,相当于自治。所谓推举的头面人物也都是当地大族,有了他们,地方秩序也就稳定了。于阗全国,不过两万余户,地方又大,没有商业实际没有多少收入。黑汗占领于阗后,以于阗的名义多次上贡,占有商业利益。不过于阗境内还有商队,靠从大山以南贩运印度货物,而后运到中原牟利。黑汗人走了,这些商队还在,只是到中原商路未通,还没有大规模经商。现在铁路到了伊州,他们可以从大漠以南,到伊州,而后坐铁路入中原。
尉迟三郎拱手:“自于阗国灭,王室星散,许多事情都不复以前。我去重建于阗国,实话说,尚需节帅和驻军大力协助才是。我孤身一人,没有人协助,如何做得来这种大事?”
杜中宵道:“大王放心,朝廷在于阗的驻军,只要知会将军一声,自然会帮着大王。于阗是朝廷治下王国,万事自有朝廷。其余一切制度,等我们到了于阗,见了当地百姓再说,如何?”
尉迟三郎道:“如此多谢节帅。一国新立,诸事纷杂,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有节帅在,一切就好办了。只要有朝廷大军在,什么事都不是大事。”
富弼道:“大王回于阗,朝廷必然有交待。只要按着旨意而行,能有什么大事!”
尉迟三郎拱手:“副使说的是。于阗到底是千年古国,纵然国灭五十年,只要用心,一切都可以恢复起来。只是最开始的这几年,必然不容易。”
富弼道:“有这么多人帮你,又有什么难的。大王且安心,只要用心做事,善待百姓,一切都并不难。现在火车到了伊州,再过几个月,就可以到高昌了。以后朝廷用力,一路修到和阗,那个时候向中原做生意就不难了。只要财政不愁,就一切容易。”
尉迟三郎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在中原两年,他不是先前那个奴仆的儿子,没心没肺。富弼说的不错,只要政权手中有钱,就一切不难。可自己一个空头王室,带着宋朝皇帝的一纸诏书,凭什么回去之后就会万民敬仰。黑汗在于阗,除了收税几乎万不管,自己又该怎么过得更好呢?
想收获民心,就必然对付豪强。可对付豪强,自己在初期又怎么得到大户的支持?总不能什么事情都找宋军,依靠宋军打击本地土豪,那可真就坐实成为傀儡了。
真的要回去做国王了,尉迟三郎很兴奋。可想起建国需要面对的事情,他又很迷茫。这两年他见了很多人,学会了人情世故。在寺庙中住了很久,学会了佛法,知道跟人怎么相处。可怎么建立政权,却是从来没有见过,也没有人教过的。
杜中宵道:“这些事情以后再说,一时哪里说得清楚?大王难得来疏勒,今夜设酒筵,为你们一行接风。疏勒这里热闹,大王在这里住上两三天,熟悉一下西域的地理人情,三日后我们一起去于阗。”
尉迟三郎拱手称是。自己本就是在高昌长大,对西域的地理人情有什么好熟悉的。
(今天只有一更,祝大家重阳节快乐。)
鸦儿看
看着路边桑树成片,小河潺潺,杜中宵有些恍惚,好似回到了中原的样子。于阗国灭五十年,社会基本已恢复,比其他地方看起来更加祥和。疏勒是黑汗的副都,绿教气息浓厚,于阗有些不同。
鸦儿看是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莎车国,历史悠久,地方繁华,是西域的大城。到了这里,才算是进入于阗境内,于阗本地的大族,都聚在这里,迎接尉迟三郎。
尚未进城,就见到城外聚了大量人群,各顶香案,在那里顶礼膜拜。一众员外站在人前,焦急地看着路口。宋军入于阗后,原来黑汗的统治被推翻,本地土著翻身,几个月的时间,人心已经不一样了。随着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改变,被压制五十年的佛教突然复兴,到处都在建佛寺。不过长时间压制,于阗国内没有高僧,没有大寺。智明的到来,代表着中原佛法,受到了特别推崇。
杜中宵对尉迟三郎道:“大王且看,站在那里迎接的,就是于阗大族。他们等在这里月余,日日等着你回来,你切不能让他们失望。”
尉迟三郎道:“地方治理,本就依赖他们,自该善待。”
几个月的时间,张昇已经对本地的豪族进行了甄别,选出可以使用的豪族,送到这里。这里的人实际上是经过挑选的,能够配合朝廷,帮助尉迟三郎。他孤家寡人一个,没有这些人,怎么治理地方。
到了跟前,一个五十多岁的绸衣汉子,伴着一个宋军将领,上前施礼:“在下龙突蒙,是本地鸦儿看大族,受众人推举,来迎接节帅和大王。”
杜中宵道不敢,与尉迟三郎下马,上前与众人相见。在这里的,多是各地首屈一指的大族,还有于阗城里的实力人物。能在这里迎接,说明他们是将来于阗的统治人员,是尉迟三郎的官员。
叙礼毕,智明上前,众人再次施礼。现在的于阗,智明就是佛教最重要的人物,宗教事务,要看他如何安排。道路两旁的信众,点起香火,纷纷高呼佛号,对智明膜拜。
智明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对这种场面不陌生,一切应对得法。口中呼着佛号,向信众回礼。
行礼毕,众人簇拥着杜中宵和尉迟三郎向城中行去。
杜中宵冷眼旁观,看这里的风土人情。感觉上,鸦儿看比疏勒轻松许多,民风更淳朴一些,民众对于佛法,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尊重。疏勒是黑汗副都,盛行的是绿教,与其他地方不同。
在旁边维护秩序的是驻这里的宋军,由于管治严格,看起来地方上对宋军有特别的尊敬。最开始陪着龙员外上前的,就是本地驻军首领曹奔,众人都把他当作地方首领。这是杜中宵特别在意的事情,军队是朝廷脸面,不靠武力,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