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3章 绵州巴歌(1 / 2)

话分两头。

列位看官,请允许在下回过头来,聊一聊朱智涵。

却说朱智涵在武当山,拜李真人为师,每天闻鸡起舞,披星戴月,潜心练功一年多,逐步掌握了武当龙门和松溪派功夫。

一天早晨,他向李真人告别,准备离开武当山,去四川安葬师父的灵发。

李真人道:

“徒儿啊,武当派的内家功夫你已悉数掌握,望你牢记祖师真言,切不可恃技欺弱。

功夫无止境,你可自己摸索,将它不断发扬光大。”

朱智涵双膝下地长跪李真人,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开武当山。

他从均州坐船,经汉水,转长江,再入岷江,到达四川首府成都。

朱智涵首先要做的,是去青城山看望嫦娥妹妹。然后邀她一起去大镇,安葬无为师父的灵发。

打定主意后,朱智涵乘马车到达青城山下。走进山门后,沿小路步行上山。

打听了几个道观,最后在丈人峰下的建福宫里,找到了已是“妙音”道姑的许嫦娥。

许嫦娥与师兄一别四年多,今日重逢格外高兴。

她告诉师兄,自己在建福宫入了道,得道号“妙音”。

妙音每天在“青城天下幽”的人间仙境中,修炼张天师的正一道,过得也还自在。

朱智涵将两人从杭州分别后,自己在南方几省拜访名师学艺的经历,向妙音简单摆谈了一阵。

然后邀请她一起去安葬师父的灵发,妙音欣然同意。

那天,朱智涵与妙音走到灌县城,雇了一辆马车,一路向东北方向行驶。

穿过成都平原,在金堂县的赵镇下车。

吃过午饭,再向东北步行四五里,前面就是高耸如云的龙泉山脉。

朱智涵和妙音跟着一群挑夫,从之字形的山路一步步盘旋上山。

拐了几十道弯,两人艰难地爬上了山顶,在三王庙稍稍歇息一阵。

过了三王庙,朱智涵和妙音慢慢走下龙泉山,进入中江县地界。

山脚下的中江县,属于川北的丘陵地带,与成都平原仅一山之隔,却是另一个世界。

一眼望去,处处是绿水青山,一派秀美的田园风光。

山沟里一个巨大的圆形筒车,随着水流转动,吱吱呀呀地在唱歌。

绿竹掩映的农家屋舍错落有致,房前屋后鸡鸣犬吠,仿如世外桃源。

不远处传来一阵清脆的歌声,朱智涵抬眼细看,见一群天真幼稚的孩童在唱儿歌。

豆子山,打瓦鼓。

阳平关,撒白雨。

白雨下,取龙女。

织得绢,二丈五。

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

妙音听罢,对朱智涵道:“这个儿歌太好听了!”

朱智涵觉得歌谣朗朗上口,语言朴素,想象力丰富,便走过去问小孩:

“小朋友,你们唱的什么歌呀?”

“绵州巴歌。”

小孩望了望朱智涵和妙音,齐声答道。

一位在地里除草的白发老人,听朱智涵二人是外地口音,解释道:

“绵州巴歌是传唱于四川罗江和玄武一带的古老民歌。

中江县古称玄武县,凯江流经罗江县与玄武县,所以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

二人谢过老人,向前走了约半个时辰,远远望见了兴隆镇。

妙音告诉朱智涵,廖春雷的家在镇上。朱智涵决定先去廖春雷家,准备邀他一同去大镇。

二人进场镇后,问了几个乡民,在“兄弟茶馆”找到了廖春雷。

廖春雷开的茶馆顾客盈门,生意红火。

一楼的茶客大多是附近的市民、过往的挑夫、工匠和小生意人等。

二楼全是“雅座”,是商人或帮会联谊的场所。

廖春雷见妙音和朱智涵到来,喜出望外,急忙请进二楼包厢,一起喝茶叙旧。

妙音问廖春雷怎么开起了茶馆?

廖春雷告诉两位老朋友,四川红灯教起义被清廷镇压后,他和一些教民加入了反清兴汉的哥老会组织,秘密开展活动。

他以开“兄弟茶馆”作为掩护,在二楼秘密设立了哥老会的“义字”堂口。

不到半年时间,在兴隆镇及周边发展了一百多名袍哥兄弟。

廖春雷担任了“义字堂”舵把子大爷,按照哥老会“内八堂”和“外八堂”制度,严格管理袍哥堂口,积极谋划反清起义。

正闲谈间,张门师兄吴开弟来访,廖春雷将吴开弟介绍给朱智涵和妙音认识。

原来,吴开弟和廖春雷都是“蛤蟆神枪”张玉麟的徒弟。

吴开弟十四岁进入张玉麟家做佣工,由于勤快好学,深得张家人的喜欢。

后来张玉麟收吴开弟为徒,亲授“蛤蟆神枪”绝技。

有一次,吴开弟在田间放牛,邻居家的牛跑过来打架。

两条牛斗红了眼,越打越凶,吴开弟用牛鞭根本驱赶不开。

眼见自家的牛被邻家的牛按压在田埂上,随时有被顶死的危险。

吴开弟急了,大吼一声,冲到两条斗牛面前,双手抱住邻家的牛头,用力将其头扭转过来,再强行将两条斗牛分开。

吴开弟通过十几年的勤学苦练,琢磨出一套得心应手的套路。

与人交手时振臂作声,气从鼻窍喷出,如猛虎吐涎。

加上行动敏捷,疾若闪电,少有敌手,其技法称为“野猫背鸡”。

当年英法入侵我国北方时,清廷重新启用雷正绾。

他派儿子雷春廷回乡招兵,吴开弟毅然入伍成为雷家军。

雷正绾的卫队长战死后,军中以武功选拔卫队长。

吴开弟凭“蛤蟆神枪”绝技,取得马战第一名的成绩。

又以青龙掌法,取得拳术第一名的战绩,因此被提升为雷正绾的卫队长。

吴开弟跟随雷正绾驰卫京畿,抗击英法等外国入侵者。

十四年后,雷正绾病死,吴开弟将其送回中江老家安葬,自己也回到中江县的魁山坝老家娶妻养子。

朱教玉和吴开弟曾先后追随提督雷正绾从军陕甘,吴开弟常常听雷正绾夸赞朱教玉的武功和人品。

因此,他对无为子朱教玉非常敬慕。

听说大家要去安葬这位传奇大侠,吴开弟表示一定要同去。

次日上午,廖春雷叫来两架马车,四人一起乘车去大镇。

兴隆离大镇四十来里山路,约一个多时辰就到了。

廖春雷问明去无为子老家的路,四人沿羊肠小路步行到葡萄沟。

先找到朱教玉的祖屋,向主人说明来意,朱家老小非常高兴,安排四人先住下来。

廖春雷找人买来上好的木料,做成黑漆大棺材。

朱智涵和妙音担任法师,在朱家祖屋搭起灵堂,给师父做了七天道场。

朱智涵在无为子的父母墓旁边,请风水先生选好藏风聚气的穴位。

择吉日将无为道长的灵发,热热闹闹地安葬了。

终于安葬了无为道长的灵发,朱智涵感觉一身轻松。

他将身上的金银财物,全部送给朱家老小后,嘱咐他们看护好无为师父的坟墓。

朱智涵打算去县城的玄武观,探访师父当年学武功的秘密。

吴开弟的家在县城郊外,离玄武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