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01章(1 / 2)

&esp;&esp;早些年王与马共天下之说,将王家抬到和如今的皇族司马氏同等地位,谢氏在政治上自然就比王氏低了一头。

&esp;&esp;也就是王氏自王导去世后衰退了一些,谢氏又有她的小叔谢安崛起, 王谢两家近几年才达到一种微弱的平衡。

&esp;&esp;这种平衡, 她这个嫁入王氏的谢氏族人对此有着更深的体悟。

&esp;&esp;谢道韫承认,自己并不希望王氏的势力进一步扩增。

&esp;&esp;如果朝堂上需要一个世家的声音占据主位, 她希望这个声音姓谢。

&esp;&esp;

&esp;&esp;在等在谢玄、祝英民、祝英齐等人归来期间,月月和谢道韫坐在牛车中就《逍遥游》畅谈了一番。

&esp;&esp;谢道韫本身就是才女,自然不必多说。而月月修习分属于道家一脉的逍遥派武功已是第三个世界,可以说已将对老庄学说真正应用到了实处。

&esp;&esp;理论与实践的碰撞,让这次清谈绽放出不一样的火花。

&esp;&esp;归来的谢玄看到长姐的脸上露出他许久未见的畅快笑容,就知她此时的心情定是极佳。

&esp;&esp;大岩寨的情况如何?谢道韫见跟随谢玄他们上山的人少了一部分,不由问道。

&esp;&esp;谢玄轻笑一声: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

&esp;&esp;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位于大汉朝疆土中间的淮泗地区,成为了群雄交战的主要场所,永远是一片断壁残垣。

&esp;&esp;晋朝统一三国后,这里本应该开始休养生息,逐渐恢复民生。然而八王之乱、永嘉之祸的接连发生,迫使晋王朝的皇族司马氏一路南逃,在王氏的大力支持下偏安一隅,就此在建康驻城。

&esp;&esp;如今北方异族林立,北伐之事在朝堂上一再谈及,失地偶有收复,不久又再次落入敌军之手。

&esp;&esp;淮水和泗水之间这片正好处于东晋与北方异族交界处的土地,因为连年不休的征战,永远是一片衰败的荒芜,看不见丝毫生机。

&esp;&esp;这片特殊的土地,如今拥有一个专属的名字:边荒。

&esp;&esp;良民因为无法在边荒正常生产、生活,纷纷逃离此地。留下的断壁残垣,却成了刀头舔血之人的乐土。1

&esp;&esp;这里没有耕种的土地、林立的工坊,但只要有钱、有武功、有权势,依旧可以在这里享受至尊至贵之人能享受到的一切。

&esp;&esp;这样一个地方,明争暗斗永远不会止歇。

&esp;&esp;胜者享受一切,败者要么尸体留下,要么就此离开。

&esp;&esp;住在大岩寨的这群山贼的首领,就是无法在边荒生存,这才南逃至此。

&esp;&esp;大岩寨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山寨,上面住着普通的寨民。但因为其易守难的地势,被从边荒逃至此地的四人相中,用武力强行占领此地,至此变为贼窝。

&esp;&esp;如今大岩寨的四个当家皆已成为刀下亡魂,剩下的那些人都是他们从纠集来的山村地痞。原本大岩寨的寨民因为反抗他们的统治,如今十不存一,活着的都被强行押着干最苦力的活计。

&esp;&esp;当谢玄、祝英民、祝英齐三人带队攻入山寨,将聚集于此的山贼处理干净,被救出的原寨民得知喜讯,缩在一起抱头痛哭,情难自己。

&esp;&esp;谢玄、祝英民、祝英齐三人出身世家,何曾见过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悲苦?直面此景,自是各有感悟。

&esp;&esp;六姐,请恕英齐无法送你前往尼山书院,祝英齐认真地向月月行了一礼,我准备留下来将这群寨民安置妥当,再去尼山书院与你们汇合。

&esp;&esp;谢玄和祝英民都需要在尼山书院求学,他作为唯一一个已经成年的男子,是留下来处理此事的最佳人选。

&esp;&esp;一直赋闲在家,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esp;&esp;月月和谢道韫对视一眼,自然应允祝英齐的决定。

&esp;&esp;八哥你放心吧,祝英民将手搭在祝英齐的肩膀上,语气轻快道,我会将六姐照顾好的。

&esp;&esp;祝英齐认真道:你不给六姐添麻烦,就已经足够。

&esp;&esp;祝英民鼓着脸道:八哥,你就这么想弟弟我吗?我刚才有多神勇,你难道没看到吗?

&esp;&esp;

&esp;&esp;祝英齐选择留下来帮助这些寨民,祝家的家将是最适合他调配的人手。

&esp;&esp;经过商议之后,祝英齐带着一众祝家家将留下,只余五人方便月月和祝英民驱使。

&esp;&esp;从大岩山到凤凰山这条路,就需要依靠谢家的帮助了。

&esp;&esp;这次剿灭盘踞在大岩山的大岩寨山贼,也是谢玄的人生第一次。

&esp;&esp;顶级世家公子如他,也不免有些热血沸腾。

&esp;&esp;和祝英齐一样,他同样希望大岩寨的原寨民能够得到妥当的安置。

&esp;&esp;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2

&esp;&esp;不论是谢家,还是祝家,把这些寨民带回家中,给他们房屋和田地,就此成为家中佃户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esp;&esp;但是他们还没有成长为利益至上的成年人,保留一丝良善的他们清楚,和失去户籍的佃户比起来,做一个良民才是更好的选择。

&esp;&esp;如无意外,佃户永远都只会是佃户,子子孙孙都只会是佃户。但良民却是拥有改变命运的机会的。

&esp;&esp;

&esp;&esp;一行人在与祝英齐作别后,顺利地来到尼山书院所在的凤凰山。

&esp;&esp;山长周士章一早得到消息,便携夫人何氏以及诸位老师前来迎接。

&esp;&esp;尼山书院闻名东晋一朝,除了族学本就极为优越的世家大族,其他学子多向往来此求学。

&esp;&esp;周士章十分愿意看到学子如云的景象,但他深知贪多嚼不烂的道理,并没有一味扩张尼山书院的规模,一直都把学生人数控制在他能掌控的范围内。

&esp;&esp;为了保证入学的公正,尼山书院在招收学子时,特意增设考试,只有学问达标的学子才可入学。

&esp;&esp;尼山书院授课内容丰富,除了老庄学说、儒家典籍、佛教典籍、经史诗文,亦有君子六艺八雅等科目。

&esp;&esp;他们聘请月月作为客座教席,便是让她教授学生君子八雅中的香之一道。

&esp;&esp;

&esp;&esp;梁兄,今天教授我们的香道大家就要来了,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瞧瞧?祝英台着一身窄袖长袍,提着刚被她射空的箭壶走到还在一支、一支用箭瞄准箭靶的好友梁山伯身边问道。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