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果然,董卓立刻撇下姐妹的讨董联军,追着小皇帝往西去了。
&esp;&esp;姐妹的目的勉强达到了,但贾诩自己却陷入了危险。
&esp;&esp;“士邑迁都的命令,是什么时候下的?”董卓率领军队往西,于郭汜留在洛阳的旧部会和,这些士兵在洛阳城杀了一批贵族,携带了大量的财物,因此拖慢了脚步。
&esp;&esp;马车外,变成奴隶的贵族们在鞭子的驱赶下,哭声此起彼伏。
&esp;&esp;马车内虽然坐满了人,却是鸦雀无声。
&esp;&esp;确实,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迁都是对董卓最好的决定。
&esp;&esp;但问题是,士尚书这命令下得时间实在是蹊跷,当时董卓还没输呢!他怎么就知道要迁都?
&esp;&esp;当然董卓是不可能在心里承认自己打输的。
&esp;&esp;段宁、曹班,一个女人,一个不男不女的人,在董卓心里是连袁绍都不如的,他怎么会承认自己输给这样一支军队呢?
&esp;&esp;“是在两日前下的命令。”郭汜的手下小心翼翼地回答道。
&esp;&esp;董卓看了自己的谋士李儒一眼,什么也没说。
&esp;&esp;当夜,一封密信急送至洛阳。
&esp;&esp;皇宫里,一名西凉士兵向文臣们宣告相国的旨意:“诸位就留在洛阳,听从王尚书的调令,各司其职。”
&esp;&esp;文臣们听完,脸色各异。
&esp;&esp;董卓在出兵之前,将朝政交给了士邑和王允两位尚书,如今士邑以三公的名义下令迁都,董相国却让王允留在洛阳。
&esp;&esp;董卓是和王允离心了吗?
&esp;&esp;还是说董卓其实也不信任士邑?
&esp;&esp;北面泰山郡守曹班和南边的长沙太守孙坚打到洛阳了,他们打的都是讨董的名号,自己不跟着董卓去长安,焉知非福。
&esp;&esp;风雨飘摇的时局下,他们这些手无寸铁之力的文人就如同水中浮萍一般啊。
&esp;&esp;且不论朝臣们如何揣测,对于姐妹而言,她们讨董的目的是很明确的。
&esp;&esp;曹班曾为自己来这个时代太早而感到遗憾——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esp;&esp;那时,她以为自己只是这个时代的旁观者,能以未来的人姿态,居高临下看这个世界。
&esp;&esp;然而乱世之下,谁能做真正的旁观者呢?
&esp;&esp;要想不被漩涡卷走,她们只能让自己如参天巨木一般根蟠厚土,狂风才不能折断她们的枝丫,暴雨才无法撼动她们的根本。
&esp;&esp;她们真的来早了吗?看看如今的天下大势吧!
&esp;&esp;那些在未来可能对姐妹构成威胁的势力——
&esp;&esp;袁绍刚刚返回冀州,准备和他的上司韩馥翻脸,曹操还在扬州募兵,孙坚在袁术的账下,企图通过讨董的功绩,谋得更进一步的地盘,他的两个儿子,都还在吴郡,刘备则更加了,现在连地盘也没有。
&esp;&esp;所以姐妹选择刺董,她们要的是皇帝,有了皇帝和军队,占据长安,那就是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的霸业。
&esp;&esp;大争之世,怎可放弃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