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哭。
&esp;&esp;再怎么聪慧智商也有限,大概是她也想配平一下,觉得几个哥哥有的,她也要有。
&esp;&esp;贾敏在哪儿看着一群孩子玩闹,笑得欣慰:“孩子多了,就是热闹。”
&esp;&esp;史苗扶着发胀的脑袋:“也太过……热闹了。”
&esp;&esp;史苗语重心长:“以后给黛玉和探春的东西,一定都要是一样的。你们不知道,她们俩差不多大,小孩儿不图好坏,就觉得旁人的东西好。”
&esp;&esp;正说完这个,那边贾瑚已经成了人生赢家。
&esp;&esp;左拥右抱,得意极了:“探春妹妹,黛玉妹妹……都喜欢我。”
&esp;&esp;探春乐呵呵的露出自己没长齐的牙,拉着贾瑚的左手臂嗷呜就是一口。
&esp;&esp;黛玉也不甘示弱,探春咬了,她也要咬。
&esp;&esp;于是对着贾瑚表哥右手臂,也嗷呜一口。、
&esp;&esp;贾瑚被咬得眼角都沁出了泪水。
&esp;&esp;晃着胳膊叫救命:“救我!快救我!”
&esp;&esp;乌央乌央闹了一下午,史苗脑袋嗡嗡的。
&esp;&esp;晚上睡前颇为无力的唤丫鬟:
&esp;&esp;“给我弄碗安神汤。”
&esp;&esp;第125章
&esp;&esp;中秋家宴,荣国府拢共就这些主子,因为有几个神兽,当然少不了热闹。
&esp;&esp;布置了各色花灯,还有白琪母女,今年又多了贾敬媳妇,荣国府早就定下戏班子。
&esp;&esp;拜过月亮之后,便远远隔着水台看戏。
&esp;&esp;贾赦贾政等人,也陪着女人们听了一出。
&esp;&esp;中秋为了应景,唱的是嫦娥奔月。
&esp;&esp;他们不想看,几个孩子想看,求了史苗,史苗当然依了。
&esp;&esp;贾赦百无聊赖,手里握着一个核桃,坐在下首道:“前儿我去西宁王府,那一班子家戏,当真不错,几时讨来让母亲也尝尝鲜。”
&esp;&esp;史苗知道他最擅这个,随口答应着点头:“这也不错,叫我们娘儿们也沾个光。”
&esp;&esp;再看贾赦等人无聊,便对他们说:“你们爷们也不必守着,自去寻你们的乐子,我们自己玩乐。”
&esp;&esp;贾赦和贾政才依言去了。
&esp;&esp;这时候贾赦他媳妇周氏才笑道:
&esp;&esp;“前儿大老爷就提过几回,我瞧着他心热,怕是都想自己在家里养一班。”
&esp;&esp;京城里好些讲究人家自己养着戏班子,唱的好那几家,时常拿出来炫耀,大有斗戏之风。
&esp;&esp;史苗忽然就警醒起来,似笑非笑:“你让他自个儿算算银子,若出得起,且随他去,我是不管的。”
&esp;&esp;周氏一时间差点没绷住脸,心道老太太果然精明,半点没有要掺和的意思,一点儿钱都别想摸到。
&esp;&esp;将来贾赦要真起了养戏班子的心,这钱财肯定是从大房帐面上走。
&esp;&esp;若大房养戏班,难道自个躲着看,半点不给老太太和二房沾光?
&esp;&esp;可见这是一桩赔本买卖,万万要将大老爷劝住。
&esp;&esp;如此想着,大奶奶也只脸上笑笑:“大老爷也只是一提,过了这几遭就好了。”
&esp;&esp;史苗只当看不出她的心思,仍旧听戏,又让人做了谜语来玩。
&esp;&esp;到后半夜,方才散了。
&esp;&esp;中秋一过,宁府那边来接李珍儿的人也到了。
&esp;&esp;这些日子相处,李珍儿也是个温柔和顺的人,虽算不上才华横溢,也能和大家填词作诗。
&esp;&esp;性子有些软和,史苗总担心她扛不住宁国府那一家子。
&esp;&esp;安排好行程,宁国府一行人像史苗辞行。
&esp;&esp;李珍儿万分不舍,捧着肚子流泪。
&esp;&esp;史苗安慰她: “你好好的,以后带了孩子来,和这一群小子一起玩,那时候这群大的也懂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