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1章(2 / 2)

黛玉摇头:“不羡慕。”

&esp;&esp;第138章

&esp;&esp;这件事情能引起这么大讨论,确实因为这个归宿对那家姑娘来说实在意外之喜。

&esp;&esp;当下男女姻亲,两家结百年之好,都讲究门当户对。

&esp;&esp;若非这家姑娘当侍读时人品才华被贵人看重,她怎能有这样的造化?

&esp;&esp;能觅得一个如意郎君,是多少女子自小的梦想。

&esp;&esp;可惜黛玉真真羡慕不起来。

&esp;&esp;黛玉有些许低落,反问她:“嫁到那种人家,还能每日自由自在的吗?”

&esp;&esp;紫衣姑娘也实诚的摇摇头:“不能了,嫁到哪户人家都不能。”

&esp;&esp;紫衣姑娘也感慨:“到了京城,我也算开了眼,原来越是大户的人家,规矩也这样大。”

&esp;&esp;黛玉以前没见过她,听这说法和口音,果然不是京城人士,很可能江南那边来的:“所以,有什么好羡慕的?”

&esp;&esp;黛玉又问她姓名,紫衣姑娘捏着小辫子垂头笑道:“我父亲姓甄,家里只有我一个,给我取了个乳名叫英莲。”

&esp;&esp;黛玉看她眉间有一个胭脂记。

&esp;&esp;“你这记号,是天生的?”

&esp;&esp;英莲点头,说着还用手故意抹了抹额头:“是真的,好些人都以为是画出来的。”

&esp;&esp;黛玉点头:“我瞧着确实像古时候画上美人的花钿,姐姐你也是个美人。”

&esp;&esp;这话可把甄英莲说害羞了。

&esp;&esp;黛玉又问她如何会上京城来,还以为她是甄家的远亲。

&esp;&esp;英莲与黛玉一见如故,便将她家上京的缘由都说了。

&esp;&esp;原来是她父亲甄士隐进京赶考,她和母亲就跟着来,顺道游历风光,长长见识。

&esp;&esp;因是江南人士,投到甄家来。

&esp;&esp;两家虽然都姓甄,却算不上亲。

&esp;&esp;若有需要,就算不是亲戚,也能连宗。

&esp;&esp;可甄士隐一介举人,年岁也大了,这回进京落榜,他倒也还没趋炎附势到那个地步。

&esp;&esp;当下还留在甄家,也是甄家老爷留了几回,姑且当个门客。

&esp;&esp;甄英莲又问黛玉来历,黛玉便简单说了。

&esp;&esp;英莲更加高兴:“原来你就是贾二十四的女儿,我自小开蒙读得书时,家里就有贾二十四的文集,还有金陵文报,今儿可算见着真人了!”

&esp;&esp;英莲家中只得她一个,甄士隐为解膝下寂寞,也将她充作男儿教养,让她读书识字。

&esp;&esp;黛玉见英莲舒朗单纯,虽然家中门第不显,谈吐落落大方,率真坦然,又知她家中只有一女,倒与她生出惺惺相惜之感。

&esp;&esp;两人坐在水边闲聊了一会儿,湘云和探春二人找她来要去投壶。

&esp;&esp;几人邀英莲同去,黛玉今日手顺,十投十中,得了西宁王妃娘娘的环佩彩头。

&esp;&esp;等到过了午,几个夫人又想见黛玉,史苗遣人去找,丫鬟们却悄悄来说林姑娘不想来。

&esp;&esp;史苗便找了一个借口:“她今日身子有些不舒服,刚吹了风又有些发热,刚吃了疏散的药躺下了。”

&esp;&esp;夫人们听说,倒也不勉强了。

&esp;&esp;史苗这边春宴刚过去,甄家想着也要还一席,忽然宫里面来了消息。

&esp;&esp;宫里的那位老太妃没了,这是当朝最后一位太妃。

&esp;&esp;史苗自打知道这个消息,就知阵仗小不了,当即就遣人将家里不该有的东西换下来,按照国丧的规制布置起来。

&esp;&esp;荣国府灯笼都没换完,宫里对老太妃丧仪的旨意就传到了各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