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不坚定,她也不会让女儿上赶着。
&esp;&esp;四位夫人之中,沈母拒了两位,只答应了蒋太太和吴夫人。
&esp;&esp;蒋太太家中是一流富商,和沈家算是门当户对,而蒋太太总共生了三个儿子,她方才话里话外夸赞沈宝惜长相好,才华好,表示谁家要是能娶到沈姑娘那就是祖坟上冒了青烟,言语间对沈家满是推崇和尊重,转头又埋怨自家小子多,惹得她心烦,若是成亲后能搬出去住,她要省心些。
&esp;&esp;她这话有让儿子住岳家的意思,至少也是让小夫妻俩单独住,沈母有些动心。
&esp;&esp;至于那位吴夫人,她夫君是衙门内七品主薄,官职不高,但有实权,家里是独子,不可能让儿子跟岳家住,想要与沈家结亲,多半是看中了沈宝惜那一身华美的打扮和以后会有的嫁妆。
&esp;&esp;沈母答应和她喝茶,是因为吴家的公子十八岁,却已经考过一次乡试,虽未得中,前些日子却得了贺夫子的指点和夸赞。
&esp;&esp;有贺夫子的那番话,吴公子前途无量,三十岁之前考中举人的可能有九成。
&esp;&esp;虽说吴家贪图钱财,但沈府多的是银子,沈母不怕他们贪。只要有所求,那就得依着他们夫妻的意思照顾好惜儿。
&esp;&esp;最重要的是,这两位公子的长相都不差。
&esp;&esp;沈宝惜捧着一杯茶坐在亭子里,一脸的麻木,她不明白,明明说好了是出来散心,为何最后会变成相看她的亲事。
&esp;&esp;等沈母又打发了一位夫人后,她低声提醒:“娘,你是带我出来散心的。”
&esp;&esp;不是来给她找夫婿的。
&esp;&esp;沈母愕然,无奈道:“你穿得花枝招展,人家一问,我就被带偏了。”
&esp;&esp;实则是她看到合适的后生就舍不得错过……夫妻俩是不舍得让女儿出嫁,想要多留女儿两年。可后生不等人啊,不赶紧把人选定好,转头就会被别家姑娘抢走。
&esp;&esp;就像是那位吴公子,这城内除了几位高官之女,九成九的姑娘都愿意嫁……兴许几位高官看中他才华,也会将女儿下嫁。
&esp;&esp;即便沈母觉得那吴公子有一些短处,吴夫人都亲自提了,她还是决定谈一谈。
&esp;&esp;不行就拒,试一试嘛,万一真是个好的呢?
&esp;&esp;如非必要,沈母不愿意找一个比女儿年纪小的女婿。
&esp;&esp;女大男小结为夫妻,多半是做妻子的要操心些,她舍不得闺女劳累。
&esp;&esp;上半场沈母应付了不少夫人,到了下半场,快开宴时,有姑娘跑来问沈宝惜的衣物和首饰。
&esp;&esp;沈宝惜笑颜如花,说了风华楼,着重强调了风华楼只出精致东西。
&esp;&esp;当即就有好几位姑娘动了心,表示回头会去瞧瞧。
&esp;&esp;
&esp;&esp;男宾所在的院子较矮,只在两处特定的位置能隐约看见对面繁花似锦的院落和路过的女眷身影。
&esp;&esp;沈正信和谭宇就站在那处,二人低声说话,时不时就朝女客的院子瞅一眼。
&esp;&esp;沈正礼很看不上这个弟弟,都知道他们这一房兄弟四人,却少有人得知沈正信其实是庶出,是一个歌女生出来的孩子,和他们三人是同父异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