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出版书) 第37节(2 / 2)

,谁就是乖离大义,就是道德上的大罪,即使亲生儿子也不可饶恕。

&esp;&esp;吕宽案进行到这个阶段,中外臣僚才慢慢咂摸出味道。原来这根本就不是刑事案件,而是王莽针对汉朝上层社会的一次“整风”运动。朝臣见识到王莽捍卫的不仅是权力,更是以儒家伦理为基础的权力的“合法性”,这就意味着,儒家伦理从一种被弘扬的道德理想,经由国家意志,被引入个人的日常政治行为中。

&esp;&esp;果不其然,案子过去没多久,臣僚喘息未定,王莽忽然召集公卿、将军、侍中等内外大臣在未央宫集会,由据说很懂礼仪的少府宗伯凤给大家上一堂“政治课”,讲解“为人后”之义。

&esp;&esp;在座的大臣们战战兢兢,其中有两位远房兄弟:一位是秺侯金当,汉武帝时期名臣金日磾次子之孙,当年金日磾把秺侯的爵位传给了长子,死后绝嗣“国除”,爵位取消。王莽当安汉公之后,让金当继承了这个爵位。另一位是京兆尹、都成侯金钦,金日磾弟弟金伦的后代,和金当的情况类似,爵位是祖父金安上的,金安上把爵位传给了长子,长子死后绝嗣“国除”,爵位取消,同样是在王莽安排下,金安上四子的儿子金钦继承了这个爵位。

&esp;&esp;图41 金日磾家族世系简图

&esp;&esp;简而言之,金当继承的是祖父的大哥的爵位,金钦继承的是大伯父的爵位,都不是从自己父亲那里继承来的。王莽让他们继承爵位,是希望他们履行“为人后”之义。

&esp;&esp;孰料,金钦身为京兆尹、皇帝伴读,自认是重臣,在“课堂”上“谈感想”时,说了另外一番话,大意是:金当的爵位虽然是从祖父的大哥那里来的,但最初是曾祖父的爵位,所以这个不属于“为人后”,金当应该为亲生父亲和祖父立家庙祭祀,祖父的大哥属于“故国君”,找家臣来祭祀就行了。

&esp;&esp;这番话一出,正好被一旁的甄邯听见,他当庭站出来,淋漓尽致发挥了他“主击断”的才能,大声斥责金钦:今天大家来这里“上课”是来领会“为人后”之义的,你却在这里教唆金当为亲生父祖立庙,而不为礼仪上的祖先立庙,分明是你也只想给自己的父亲立庙,公然对抗公序良俗。甄邯用了一长串形容词,在伦理上宣判了金钦的死刑:

&esp;&esp;进退异言,颇惑众心,乱国大纲,开祸乱原,诬祖不孝,罪莫大焉。尤非大臣所宜,大不敬。 11

&esp;&esp;这一番指控,把“听课”的大臣们惊得目瞪口呆,不就是几句闲聊吗?不就是立庙祭祀吗?至于要把金钦往“乱国”“诬祖”“大不敬”的罪名上靠吗?

&esp;&esp;没错,这就是王莽的意图,他立刻将金钦交付廷议讨论如何处置,大家谁敢不说有罪?很快金钦就被诏狱传唤,按照汉朝“刑不上大夫”的惯例,被诏狱传唤的大臣很多会自杀避辱,金钦随即自杀。甄邯则因为“实名举报”增加了千户的封邑。

&esp;&esp;王莽为了显示自己大度,“对事不对人”,又让金钦二伯父的孙子金汤 12 继承都成侯爵位。此时金钦刚死,金家弥漫着恐惧和不知所措。看到突如其来的印绶,金汤并没有多少兴奋,反而吓得连家都不敢回,唯恐进了自家的门而被打成“不明为人后之义”的大罪。

&esp;&esp;此案的另一个关键人物金当安然无恙,主要是因为金当的母亲是王莽的姨妈,两人是姨表兄弟。

&esp;&esp;有了金钦的先例,汉廷官员无不恐惧,因为仪礼的过失会被看成道德的罪愆。王莽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这份“成果”推广到民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