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反正以他们的罪行,保底也是会流放边关的。
&esp;&esp;“钦差大人饶命。我们冤枉啊。”
&esp;&esp;“钦差大人明鉴,我们是冤枉的”
&esp;&esp;二人见赵洵要动真格的,纷纷扯着脖子喊了起来。
&esp;&esp;赵洵懒得听他们聒噪,一挥手,金吾卫便像是拖死狗一样把二人拖走了。
&esp;&esp;“冤枉?你们若是冤枉的,本官就把这个赵字倒着写!”
&esp;&esp;“明允兄,我们现在怎么办?”
&esp;&esp;旺财有些为难道:“如今这贪官虽说被下狱了,可却没有一个能顶上来的。若是我们走了,这里的百姓还是很危险啊。”
&esp;&esp;“先在这里待几日吧,至少先筹集足够的粮食赈济百姓再说。对了,你差人弄一艘小船,把这两个贪官押解回长安,听候朝廷发落。”
&esp;&esp;赵洵知道一旦他们一走,楚丰年和宋良朋很可能被放出来。
&esp;&esp;所以他必须做好万全打算,决不能让二人有可乘之机逃脱掉。
&esp;&esp;“还是明允兄考虑的周到。只是一时间我们从哪里能筹措到这么多的粮食赈济百姓呢?”
&esp;&esp;旺财有些疑惑道。
&esp;&esp;赵洵微微一笑:“这就要靠你了啊。你们家不是号称粮通天下嘛,在大周各州县都有你们家粮铺分号,想必这贺州也不例外吧?”
&esp;&esp;旺财有些惊恐的往后退了一步道:“明允兄,你,你的意思是”
&esp;&esp;“旺财,你就出出血吧。如今贺州的情况你也看到了,十分不乐观啊。”
&esp;&esp;赵洵叹声道:“百姓们没有住处,若是连饭都吃不饱,是真的会出问题的。”
&esp;&esp;“这这事我得想想。”
&esp;&esp;旺财虽然很想帮助这些灾民,但事情一落到自己头上自然就要仔细想一想了。
&esp;&esp;赵洵也没有逼旺财,他知道这种事情确实很难做决定。
&esp;&esp;旺财帮那是情分,不帮那是本分。
&esp;&esp;赵洵也没有要上升到道德的制高点去逼迫旺财的意思。
&esp;&esp;一切全看旺财自己。
&esp;&esp;若是他愿意,自然最好。
&esp;&esp;若是旺财不愿意,赵洵也可以再去想其他的办法。
&esp;&esp;过了良久,旺财喟然长叹一声道:“罢了,就这样吧。我去找贺州分号说,叫他们先把粮食拿出来赈济百姓。不过”
&esp;&esp;旺财话锋一转道:“这粮食不能算我一人出的吧,就算我和明允兄一人一半可好,你的那份就从稿费里面扣除。”
&esp;&esp;“”
&esp;&esp;赵洵一脸黑线。
&esp;&esp;卧槽,这个死胖子还真的是会算计啊。
&esp;&esp;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厮竟然算计到了赵洵的头上。
&esp;&esp;赵洵本想要说点什么,可仔细一想,人家旺财说的也没有什么毛病啊。
&esp;&esp;既然赵洵决定要赈灾,那自然得以身作则。
&esp;&esp;旺财肯先拿出粮食来赈济百姓,已经很够意思了。
&esp;&esp;赵洵虽然觉得有些肉痛,还是点头答应道:“好,就这么办,先赈济百姓吧。我的那份就从稿费里慢慢扣。”
&esp;&esp;一想到接下来就要给旺财打白工很久,赵洵就觉得心脏一阵抽痛。
&esp;&esp;这得写多少篇聊斋故事才行啊
&esp;&esp;没办法,为了百姓,为了灾民他只能做出一些自我牺牲了。
&esp;&esp;当地官员可以熟视无睹,赵洵却不行。
&esp;&esp;还是那句话,见到的不平之事他就会管。
&esp;&esp;
&esp;&esp;
&esp;&esp;第176章 宁州之危
&esp;&esp;赵洵一行人又在贺州待了几日。
&esp;&esp;确保刺史楚丰年、县令宋良朋被押解送往长安后,赵洵亲自主持了贺州灾后重建工作。
&esp;&esp;首先是搭建起来屋舍。
&esp;&esp;这个并不困难。
&esp;&esp;这个时代的建筑主体是木质结构,建造起来很迅速。
&esp;&esp;事实证明,只要官府能够起到榜样作用,哪怕只是指导引领,老百姓们的效率也会有极大的提升。
&esp;&esp;说白了老百姓们缺的只是一个主心骨。
&esp;&esp;偏偏楚丰年、宋良朋等僚连这点事情都不想做,当真是该死。
&esp;&esp;当然,赵洵知道仅靠他们是不行的。
&esp;&esp;他们迟早要离开贺州,所以必须得有人能够顶上来。
&esp;&esp;好在贺州的佐贰官别驾刘牧之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之前只是被楚丰年压制,郁郁不得志。
&esp;&esp;在楚丰年被逮捕押解往长安后,刘牧之这个副官理所当然的顶上。
&esp;&esp;赵洵仔细观察了一两日,发现这个刘牧之处理政务井井有条,是个干大事的人。
&esp;&esp;他这才放心,决定启程继续南下。
&esp;&esp;一路行来,赵洵从北地至南方,感触最深的就是地方远不如朝廷听到的那么太平。
&esp;&esp;天灾人祸不断,老百姓们生活在极度困苦的环境下。
&esp;&esp;地方官不作为,只需要贿赂上官,就能得到上官的庇护。
&esp;&esp;朝廷中的大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皇帝自然觉得自己是千古一度,亲手缔造了治世太平。
&esp;&esp;赵洵发现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有限,他处置了一个楚丰年,还会有百十个楚丰年继续坑害百姓,作威作福,除了不干正事什么事情都干。
&esp;&esp;归根到底,还是要朝廷做出变革啊。
&esp;&esp;光靠所谓的巡查御史是不靠谱的。
&esp;&esp;这些时日来通过和这些御史朝夕相处,赵洵有了一个很直观的感受。
&esp;&esp;那就是这些御史根本就不关心民生疾苦。
&esp;&esp;他们发出的那些所谓的振聋发聩的声音,其实都是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
&esp;&esp;所谓卖直卖惨得名声,求得是留名青史。
&esp;&esp;但实际上他们不会为百姓发声,因为这样既得罪人,获利又太低。
&esp;&esp;御史不怕得罪人,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