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106节(1 / 2)

&esp;&esp;“方先生万万不可,论学问我远不及你。且你如此皆我之过也,又岂敢厚颜居功。”

&esp;&esp;方孝孺坚持下拜,道:“我知道陈师是为了提点我,是我太愚钝才会如此。”

&esp;&esp;“陈师不弃,又再次助我摆脱心魔,于希直实乃再造之恩也。”

&esp;&esp;陈景恪有那么一刹那的心动,毕竟谁不想当老师啊。

&esp;&esp;不过也只是那么一瞬间而已,接着他就正色道:

&esp;&esp;“君子之交,贵在交心,又何必计较于称呼。”

&esp;&esp;方孝孺顺着他的话道:“既如此,陈师又何必反对呢。”

&esp;&esp;陈景恪表情淡然:“君子慎独。”

&esp;&esp;方孝孺愣了一下,马上反应过来。

&esp;&esp;刚才陈景恪说君子慎独,是谨慎保持自我个性,不要成为异类。

&esp;&esp;那么用在这里,表达的意思就是不想引人注目。

&esp;&esp;方孝孺是名扬天下的读书人,他喊陈景恪为陈师,那想不引人注目都不行。

&esp;&esp;明白了这一层意思,方孝孺更加敬佩,这才叫真正的身体力行践行自己的道啊。

&esp;&esp;“好,那学生斗胆,喊陈师一声景恪吧。”

&esp;&esp;“您也别喊我方先生了,若不弃就喊我一声方兄如何?”

&esp;&esp;陈景恪笑道:“如此更好,方兄,在下有礼了。”

&esp;&esp;方孝孺拱手回礼:“景恪,在下有礼了。”

&esp;&esp;然后两人相视一笑,默契自生。

&esp;&esp;重新坐下,方孝孺好奇的道:“景恪,不知你的道是什么?”

&esp;&esp;第114章 老朱的文学天赋

&esp;&esp;“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esp;&esp;陈景恪语气平淡的说出了这句话。

&esp;&esp;方孝孺却肃然起敬:“景恪之志向高远,让某钦佩。”

&esp;&esp;这句话都快被读书人说烂了,但又有几个人把它当真了?

&esp;&esp;可他却知道,陈景恪不是随口说说,而是把这句话当真了,并身体力行的践行着。

&esp;&esp;陈景恪只是笑了笑,没有说什么。

&esp;&esp;他向来以为,这句话才是一个人最好的追求。

&esp;&esp;虽不如横渠四句振聋发聩,但蕴含的意境却远远过之。

&esp;&esp;能力不足时就管好自己,经营好自己的小家,能力足够时就治国平天下。

&esp;&esp;不论是普通人,还是胸怀天下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esp;&esp;当然,他所追求的‘平天下’,和儒家所谓天下完全不是一回事。

&esp;&esp;他眼中的天下是整个地球,他要做的也不是在中原之地,实现什么圣王之治。

&esp;&esp;而是走出这块土地,与世界各个文明争锋。

&esp;&esp;让华夏文明成为地球最璀璨的那颗明珠。

&esp;&esp;这些都不足为外人道也。

&esp;&esp;说了他们也不会懂,只会迎来嘲笑。

&esp;&esp;慢慢的去做,总有一天会让所有人都明白我意。

&esp;&esp;之后方孝孺重新讲了自己的心理路程,并做了自我检讨。

&esp;&esp;“……倒也谈不上后悔,就是觉得影响到大家,有些愧疚。”

&esp;&esp;陈景恪倒是能理解,安抚道:“天才和魔鬼只有一线之隔,所幸你找回了自我。”

&esp;&esp;“渡过此劫,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esp;&esp;方孝孺也看开了,释然道:“但愿能不辜负景恪的期望。”

&esp;&esp;陈景恪点点头,转而说道:“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esp;&esp;方孝孺想了想道:“回去继续编写华夏简史。”

&esp;&esp;“您说过,趁着编写华夏简史的机会,将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做一个梳理。”

&esp;&esp;“之前我误入歧途,曲解了您的意思,这次准备好好去做。”

&esp;&esp;陈景恪欣慰的道:“如此也好。读史可以明智,将历史梳理一遍,有助于你找到自己的道。”

&esp;&esp;想了想,他又说道:“陛下让编写华夏简史的目的,想必你也了解。”

&esp;&esp;“我怕那群儒生太过于傲慢,最后弄巧成拙。”

&esp;&esp;“你多看着点,别让他们胡来。”

&esp;&esp;方孝孺颔首道:“你放心,此事交给我,现在那群人可是很怕我的。”

&esp;&esp;“大不了我再给他们装疯卖傻,吓也吓死他们。”

&esp;&esp;陈景恪啼笑皆非,这也算是意外收获了吧。

&esp;&esp;可别觉得儿戏,对付那群儒生,很多时候耍无赖比讲道理,甚至比武力威慑还有用。

&esp;&esp;反正方孝孺已经‘疯’名在外,只要朱元璋不发话,谁都拿他没办法。

&esp;&esp;而在这件事情上,朱元璋自然是乐于见成的,又怎么会将他弄走。

&esp;&esp;又谈了许久,方孝孺才起身离开。

&esp;&esp;陈景恪一直将他送出门外,目送他离开才返回。

&esp;&esp;刚坐下,朱雄英就推门进来,敬佩的道:

&esp;&esp;“景恪大才也,一席话就助他摆脱心魔。”

&esp;&esp;-----------------

&esp;&esp;朱元璋提笔在纸上写下了四个大字:君子慎独。

&esp;&esp;朱标赞道:“好字,爹这一手字不弱于当代大家。”

&esp;&esp;朱元璋得意的道:“那是,咱也就是小时候穷读不起书,要不然高低也是一代文豪。”

&esp;&esp;朱标深深以为然,老朱的天赋确实高。

&esp;&esp;半路才开始学习读书写字,一边打仗一边学习,还能有如此高的成就。

&esp;&esp;如果从小就刻苦钻研,真不敢想成就能有多高。

&esp;&esp;朱元璋将笔放下,道:“去查亚历山大和第欧什么的家伙,看看是否真的有这两个人。”

&esp;&esp;阴暗处一个声音回道:“是。”

&esp;&esp;对此朱标毫不意外,老爹手下除了锦衣卫,还有一帮子人。

&esp;&esp;平日里主要是用来监视锦衣卫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