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76节(1 / 2)

&esp;&esp;然而此时的他们,已经处在李成桂的监视之下,还没等出手就被控制起来驱赶出国了。

&esp;&esp;这反而愈加证明了,大明和李成桂勾结在一起。

&esp;&esp;但高丽王怂了,非但没有下定决心反抗大明。

&esp;&esp;反而再次接见了大明使臣,表示高丽自古就是中原藩属。

&esp;&esp;还把《华夏简史》拿出来,重申两国的藩属关系。

&esp;&esp;大明使节自然给予了赞赏,然后就顺势提出,让高丽和北元彻底断绝关系。

&esp;&esp;高丽王自然不肯,搪塞了过去。

&esp;&esp;李成桂也不蠢,自然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和高丽王决裂。

&esp;&esp;但自认为已经获得大明支持的他,非但没有担心,反而窃喜不已。

&esp;&esp;私下广结党羽,准备实际成熟就起兵造反。

&esp;&esp;本来他以为大明会直接支持他夺权,但大明使节始终不开口,不过他也不在意。

&esp;&esp;开不开口都一样。

&esp;&esp;只要大明打败纳哈出夺回辽东,他这边立即就行动夺权。

&esp;&esp;然后请求大明册封。

&esp;&esp;其实这也是他最初的计划。

&esp;&esp;当时他还有些担心,大明会不会不支持他当王。

&esp;&esp;现在这种担心完全消失了。

&esp;&esp;天子都赐下佩剑了,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esp;&esp;接下来几个月,事情反而平缓了下来。

&esp;&esp;大明的使臣不再逼迫高丽王表态,使节团成员整日与高丽读书人交流学问。

&esp;&esp;各种谣言也消失了……

&esp;&esp;不,高丽王非先王亲生这个消息,依然在私下流传。

&esp;&esp;只不过这一次不是大明再传,而是李成桂的手笔。

&esp;&esp;只不过他做的更加隐晦,没有闹出太大的动静。

&esp;&esp;而大明国内,也正厉兵秣马,囤积军需物资,等待着来年开春出兵。

&esp;&esp;一举拿下辽东和高丽。

&esp;&esp;潭王朱梓,本应在今年就藩。

&esp;&esp;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朱元璋将其就藩的时间押后了。

&esp;&esp;并令其继续在凤阳练兵,还专门派了一文一武两个老师。

&esp;&esp;教导他如何用兵,如何保境安民。

&esp;&esp;别人不知道朱元璋的打算,只以为朱梓是被同母兄长齐王朱榑牵连,才没有就藩。

&esp;&esp;还有不少大臣为此上奏。

&esp;&esp;但知道真相的人都明白,朱梓并不是被牵连,而是有更大的用处。

&esp;&esp;陈景恪有些摸不清朱元璋的想法,直接找到他,说道:

&esp;&esp;“陛下,您真的准备让潭王在高丽建制立国吗?”

&esp;&esp;第208章 你家族是谱批发的?

&esp;&esp;朱元璋颔首道:“高丽为藩千年,当地人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贸然改变会引起人心骚动。”

&esp;&esp;“且此地离大明太远,也难以统治,若不封藩恐不久之后会步入大唐后尘。”

&esp;&esp;陈景恪点点头又摇头,说道:“我赞同陛下前半部分推断,后半部分有待商榷。”

&esp;&esp;朱元璋眉头一挑,心道咱可就喜欢听你这么说了。

&esp;&esp;每次你这么一说,准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esp;&esp;“哦?给咱说说你是怎么看的。”

&esp;&esp;陈景恪说道:“高丽作为千年藩属,当地人已经习惯了向国王效忠。”

&esp;&esp;“猛然让他们向远在几千里外的天子效忠,确实会有不适应。”

&esp;&esp;“大秦一统天下,推行郡县制也面临过这种情况。”

&esp;&esp;“汉朝吸取了秦朝教训,采用郡国并行制度。”

&esp;&esp;“慢慢的让百姓习惯郡县制,最后削藩成功让郡县制落地。”

&esp;&esp;朱元璋点头说道:“咱也是这个意思,先在这里建立藩属国。”

&esp;&esp;“至于要不要削藩,以后看情况再说吧。”

&esp;&esp;陈景恪直接反对道:“不,陛下必须要从一开始就做好削藩的准备。”

&esp;&esp;“高丽必须被朝廷直管,不可分封出去。”

&esp;&esp;朱元璋疑惑的道:“哦,为何?”

&esp;&esp;陈景恪拿出了自己画的一张地图,上面有大明东部沿海轮廓,辽东、高句丽以及日本。

&esp;&esp;和当前时代地图的画法不同,更类似于前世那种。

&esp;&esp;这不是他第一次画地图,朱元璋早就习惯了,所以也没说什么。

&esp;&esp;指着地图上面日本、苦叶岛、虾夷岛、海参崴等地,陈景恪说道:

&esp;&esp;“陛下且看,大明想要经略这些地方,高丽就是绕不过去的战略要点。”

&esp;&esp;“甚至我们可以说,谁拥有了此地,谁就扼守住了整个东北海域的咽喉。”

&esp;&esp;“这样的战略要地,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

&esp;&esp;朱元璋的战略眼光自然不差,听陈景恪这么一提醒,也醒悟过来。

&esp;&esp;确实啊。

&esp;&esp;虾夷岛、苦叶岛、海参崴这些地方虽然苦寒,可也能生存。

&esp;&esp;将来也是可以册封一两个子孙过去为王。

&esp;&esp;关键是日本,这片土地才是最重要的。

&esp;&esp;高丽就是通往这些地方的钥匙,自然是掌握在朝廷手里才是最合适的。

&esp;&esp;可问题来了。

&esp;&esp;“此地离大明太过遥远,就算以你之法最终归于朝廷,治理起来终归是不方便,这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esp;&esp;陈景恪说道:“陛下说的是从陆地去高丽,自然路途遥远。”

&esp;&esp;“可是从海上走,山东登州离高丽最近处不到四百里。”

&esp;&esp;“黄河回归故道,日后迁都洛阳,政令从洛阳宫经黄河直达渤海,然后换乘海船前往高丽。”

&esp;&esp;“从黄河入海口到旅顺口不过五百里,从旅顺口到达高丽也是五百里。”

&esp;&esp;“一路全是水路,往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