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不闹粮荒,百姓习惯了不缺粮的日子才会这么做。
&esp;&esp;只能说,任重而道远啊。
&esp;&esp;这些深层次的计划,自然没必要对几个老农说,说了他们也不一定能理解。
&esp;&esp;对于他们的抱怨,老朱和马娘娘只是附和几句,并没有发表太多看法。
&esp;&esp;不过他们也只是抱怨几句,并没有特别生气,自家的地产粮够吃才是最重要的。
&esp;&esp;人家的地想种啥就种啥。
&esp;&esp;接着几人又聊起了别的事情,从各种惠民政策,到民间的现状,再到东家长西家短,想起什么就说什么。
&esp;&esp;老朱要的就是这些信息,听的非常用心,时不时的就插嘴问几句。
&esp;&esp;大家话语里对当前生活非常的满意,对皇帝也是感恩戴德。
&esp;&esp;这让老朱非常的高兴,目前大明的状况,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esp;&esp;毫不夸张的说,比他想象中的所谓盛世,还要好很多倍。
&esp;&esp;而这,才只是陈景恪计划的开端。
&esp;&esp;每每到这个时候,他就由衷的庆幸。
&esp;&esp;还好当初遇到了陈景恪,还好选择了给他一个机会。
&esp;&esp;否则哪会有今日的盛况。
&esp;&esp;当然了,目前远未到十全十美的地步,缺点依然很多。
&esp;&esp;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缺医少药。
&esp;&esp;周围几个村子,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医师,只有两个跳大神的。
&esp;&esp;最近的一个医师,还在十几里外的镇子上。
&esp;&esp;医术还不咋地,只能治一下普通的风寒、拉肚子之类的小病,而且价格非常贵。
&esp;&esp;稍微严重一点的病,只能送到几十里外的县城。
&esp;&esp;然而老百姓有几个舍得去县城的?
&esp;&esp;在镇子上治不好,基本就回家等死了。
&esp;&esp;对此朱元璋和马娘娘也很无奈,如果只是药材问题,他们还能想想办法。
&esp;&esp;医生是真没办法解决。
&esp;&esp;不过,他们也想到了陈景恪之前提的医疗体系建设。
&esp;&esp;此时,对这个计划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
&esp;&esp;景恪果然是景恪啊,处处都想到了别人前面。
&esp;&esp;就是不知道医学院建起来没有,回去好好督促一下,再多给他一些支持。
&esp;&esp;正想着,远处一人快马直奔而来,中途被汤和给拦住。
&esp;&esp;朱元璋起身笑道:“可能是家里人来找我的,老哥几个先聊着,我去看看。”
&esp;&esp;然后就和马娘娘一起来到汤和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