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这种礼遇,让许柴佬更加感动。
&esp;&esp;但他也知道,礼下于人必有所求,朱桢这么做定然是有其目的的。
&esp;&esp;所以在宴席结束后,就主动询问可有什么能帮助的。
&esp;&esp;朱桢也没有隐瞒,直接说出了目的:“我欲在楚国施行淡马锡的制度,只苦于不懂新政。”
&esp;&esp;“希望能得到许总督的指点。”
&esp;&esp;许柴佬笑道:“我当是何事,大王何不早言。”
&esp;&esp;于是就拿出一本厚厚的书:“这是我对新政的理解,以及这些年的经验教训,希望能帮到大王。”
&esp;&esp;朱桢郑重的接过:“谢许总督帮助,若楚国有所成必有厚报。”
&esp;&esp;接着两人又闲聊起来,朱桢话里话外都透露出招揽之意。
&esp;&esp;许柴佬非常的感动,没想到还有人能如此看重他。
&esp;&esp;但他并没有留下的打算。
&esp;&esp;陈景恪对他有知遇之恩,淡马锡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必须回去请罪。
&esp;&esp;所以并没有接朱桢的话。
&esp;&esp;第二天就启程,踏上了返回洛阳的道路。
&esp;&esp;第358章 无题
&esp;&esp;许柴佬和岑信通出发的时候已经是年底,新年都是在船上度过的。
&esp;&esp;然而对于大明来说,今年又是一个喜庆年。
&esp;&esp;因为是建章元年的新年,具有特殊的意义,所以朝廷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
&esp;&esp;其实这也是老朱留在凤阳不回来的原因,不想抢了儿子的风头。
&esp;&esp;大年初一这一天,在京的入品官员、地方封疆大吏的代表、藩属国的使节,特邀而来的社会名流……
&esp;&esp;约有上万人齐聚承天门前的广场。
&esp;&esp;朱标和朱雄英皆身着衮袍,站在承天门接受臣民朝拜。
&esp;&esp;陈景恪被特许上了城楼,站在朱雄英的后方。
&esp;&esp;虽然他尽量将自己缩在朱雄英身后,可依然被许多人看到。
&esp;&esp;众人不得不感慨,陈伴读宠冠群臣啊。
&esp;&esp;事实上,陈景恪是真不想站在这上面。
&esp;&esp;看看这上面站的都是谁,一个朱标,一个朱雄英。
&esp;&esp;也就是老朱不在洛阳城,否则肯定也站在这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