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读书人?你哪来那么多钱?”
&esp;&esp;陈景恪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话里的意思。
&esp;&esp;这年头邸报是免费送到各衙门的,他还以为是免费送给读书人。
&esp;&esp;于是就解释道:“免费的可还好,我弄这个是收费的,谁想看必须花钱买。”
&esp;&esp;朱雄英习惯性的抬杠道:“这东西,会有人买吗?”
&esp;&esp;陈景恪正想回答,就听朱标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esp;&esp;“有,不只是有人买,还会有人花钱把自己的文章放在上面刊登。”
&esp;&esp;陈景恪和朱雄英连忙起身见礼。
&esp;&esp;重新落座之后朱标说道:“你说的这个……”
&esp;&esp;陈景恪提醒道:“我想给它取名叫大明周报。”
&esp;&esp;朱标点点头,说道:“这个大明周报的想法不错,朝廷可以通过周报向天下读书人传达一些政策和想法。”
&esp;&esp;“读书人最喜欢谈论军国大事,也最喜欢发表自己的看法。”
&esp;&esp;“以前他们只能通过出书,通过文社相互交流看法。”
&esp;&esp;“这也是为何每到科举时期,读书人就喜欢扎堆的原因之一。”
&esp;&esp;“只是出书要求太高成本也很高,很多人都做不到。”
&esp;&esp;“文社参与的人太少,影响力太小。”
&esp;&esp;“如果能有一个平台,能让他们及时了解国家政策。”
&esp;&esp;“还能供他们发表文章指点江山,读书人会非常的热情的。”
&esp;&esp;事实上朱雄英也是明白这一点的,方才他只是习惯性的和陈景恪抬杠而已。
&esp;&esp;朱标都出来了,他也就正经起来,严肃的道:
&esp;&esp;“这周报的影响力太大,必须掌握在朝廷手里,上面刊登的文章也需要经过严格筛选。”
&esp;&esp;朱标颔首道:“此事就交给你吧。”
&esp;&esp;朱雄英脸顿时就黑了:“那奏疏就不需要我批了呗。”
&esp;&esp;朱标一副你想多了的表情,语重心长的道:
&esp;&esp;“年轻人就要勇于承担责任,怎么能推三阻四呢。”
&esp;&esp;朱雄英:“……”
&esp;&esp;陈景恪忍俊不禁,说道:“周报必须要慎重,需要一个合格的总编辑才行。”
&esp;&esp;朱标想了想说道:“之前你不是提议,将解缙调回来吗?就让他当这个总编辑吧。”
&esp;&esp;“到时候也方便你行事。”
&esp;&esp;陈景恪躬身道:“谢陛下。”
&esp;&esp;在周报上打擂台,看似公平合理,然而根本就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