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03节(1 / 2)

&esp;&esp;说是海王分封,可海外的地是有限的,适合分封亲王的并不多。

&esp;&esp;总不能随便找一块蛮荒之地,将他们丢过去吧。

&esp;&esp;鲁王、蜀王、湘王,都加冠了,封国还没着落呢。

&esp;&esp;眼瞅着代王、肃王、辽王也长大了……

&esp;&esp;再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群臣还真怕朱元璋改变主意,重新在大明内部搞藩王制度。

&esp;&esp;现在朱元璋主动提出将亲王封到炎洲去,那可真是太好了。

&esp;&esp;封,必须封。

&esp;&esp;炎洲那么大地儿,封十个亲王过去完全没问题。

&esp;&esp;别说太上皇和皇上的儿子,未来太子多出来的儿子,也照样能封过去。

&esp;&esp;还能将多余出来的人口迁徙过去,减轻大明的耕地压力。

&esp;&esp;啧啧,简直太完美了啊。

&esp;&esp;因为这件事情,众人对开发炎洲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esp;&esp;对于投入资源什么的,那是不遗余力。

&esp;&esp;要多少有多少,一定要尽快把炎洲开发出来。

&esp;&esp;为大明开疆拓土,我辈义不容辞。

&esp;&esp;唯有了解老朱为人的徐达和李善长,相互看了一眼,都露出意味深长的表情。

&esp;&esp;炎洲、分封亲王、勋贵大分封……

&esp;&esp;如果他们还想不到什么,那就真的太蠢了。

&esp;&esp;现在亲王都封过去了,别的勋贵还有的选择吗?

&esp;&esp;不过他们并没有说出来,这么大的事情,还是不要瞎传的好。

&esp;&esp;朱元璋自然知道大家的想法,却并没有说什么。

&esp;&esp;先让你们高兴着,等将来大分封的时候,有你们哭的。

&esp;&esp;咱的儿子都封过去了,你们还想挑三拣四?

&esp;&esp;呵呵。

&esp;&esp;咱不当皇帝了,照样能杀人。

&esp;&esp;众人很快就拿出了一套大致的开发方案,计划三年内在炎洲建立稳定的定居点,并着手进行分封。

&esp;&esp;至于细节,具体怎么做,自有下面的人去做。

&esp;&esp;这件事情商量好,朱元璋再次将目光看向陈景恪:

&esp;&esp;“还有什么事情吗?”

&esp;&esp;陈景恪颔首,问道:“秦王的信您也收到了。”

&esp;&esp;“关于他提议,趁帖木儿无力东顾的时间节点,出兵拿下西域的策略,不知您有何看法?”

&esp;&esp;第385章 不打西域打天竺

&esp;&esp;秦王的建议?

&esp;&esp;众人表情都严肃起来。

&esp;&esp;朱樉的奏报是半个月前送到的,对于他的战果,大家反响平平。

&esp;&esp;最多就是喊一句秦王英勇善战,然后惋惜他误入歧途。

&esp;&esp;主要是离的太远了,缺少代入感。

&esp;&esp;就连内阁成员,都很少有人能理解这一战的意义。

&esp;&esp;也不怪他们,帝国计划现在只有几个人知道,不理解也是很正常的。

&esp;&esp;但知道这份计划的人,都非常兴奋。

&esp;&esp;这是立足之战,打赢这一仗秦国才算是在安西立住脚。

&esp;&esp;同样,这也是帝国计划的关键一战,赢了就可以事半功倍。

&esp;&esp;陈景恪在兴奋之余,还多了一份惊讶。

&esp;&esp;朱樉这能力太强了吧。

&esp;&esp;那可是帖木儿啊。

&esp;&esp;五倍的兵力差距,野战中正面击败帖木儿,太出人意料了。

&esp;&esp;虽然陈景恪一直坚信,大明可以打败帖木儿。

&esp;&esp;但对方毕竟是安西霸主,他内心还是很重视对方的。

&esp;&esp;没想到朱樉一出手就玩的这么大。

&esp;&esp;什么才是战斗民族?

&esp;&esp;这才是真正的战斗民族。

&esp;&esp;如果我们的祖先战斗力不强,是如何从一个小部落称霸黄河流域,然后建立天朝上国的?

&esp;&esp;考古学家在襄阳发掘出一条四千多年前的长城,就是南方部落用来应对华夏扩张的。

&esp;&esp;最终结果不说大家也都懂。

&esp;&esp;反正就是,这块土地上的一切统统都融入了华夏,大家成了一家人。

&esp;&esp;秦汉隋唐,哪个不是战斗力拉满。

&esp;&esp;然后带宋把脸丢尽了。

&esp;&esp;现在,大明终于又找回了当年的自信以及战斗力。

&esp;&esp;对于弟弟的求援,朱标没有丝毫犹豫,全部予以满足,并且还发大手一挥翻倍给。

&esp;&esp;不过对于他提出的,朱棡出兵拿下西域的的建议,大家则陷入了犹豫。

&esp;&esp;休养生息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基调。

&esp;&esp;大明内部变革不断,也需要时间让大家适应新制度。

&esp;&esp;此时开启大战,大家还是持谨慎态度的。

&esp;&esp;况且大明也并非就真的无战事了。

&esp;&esp;云南那边的蛮夷叛复不定,若非沐英苦心经营,恐怕早就生出乱子了。

&esp;&esp;即便如此,朝廷也需要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治理。

&esp;&esp;然后就是草原,蚕食计划前年就已经开始了。

&esp;&esp;以水泥堡垒为据点,一点点占领草原之地,压缩北元的生存空间。

&esp;&esp;这一项计划,牵制了大明太多的精力。

&esp;&esp;首先是水泥的制作,以古代的生产力水平,这玩意儿的造价太高了。

&esp;&esp;为了满足需求,朝廷开了好几处水泥厂,工人的死亡率高的可怕。

&esp;&esp;不过没人心疼,就连陈景恪都无所谓。

&esp;&esp;因为这些工厂里的员工,并不是大明百姓。

&esp;&esp;大多数都是从日本和虾夷弄来的奴隶,还有一小部分是从别的地方抓来的。

&esp;&esp;大明明面上禁止奴隶贸易,禁止使用奴隶,连奴仆都必须是合同制的。

&esp;&esp;然而私底下购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