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640节(1 / 2)

&esp;&esp;大明也不例外,在这里设置了一个千户所。

&esp;&esp;朱元璋之所以将行刑地点放在这里,一来是这里重要,二来是有人竟然敢侵吞维护都江堰的资金。

&esp;&esp;被陈景恪熏陶了那么久,他也知道了掌控舆论的重要性。

&esp;&esp;一次性杀那么多人,即便都是贪官污吏,也会被人骂的。

&esp;&esp;如何才不会被骂?

&esp;&esp;在四川,和都江堰扯上关系,就是最好的办法。

&esp;&esp;只要告诉成都平原上的百姓,这些贪官污吏侵吞维护都江堰的钱粮。

&esp;&esp;秒秒钟就能把百姓的怒火引出来。

&esp;&esp;别说是杀几百人,就是诛他们九族,百姓也都只会叫好。

&esp;&esp;事实证明他的办法是正确的。

&esp;&esp;今天数万百姓来观看行刑,没有谁指责他这个太上皇残暴。

&esp;&esp;都认为那些人罪有应得。

&esp;&esp;杀人还被称赞,老朱可实在太高兴了。

&esp;&esp;走在路上,他对有些沉默的傅有德说道:

&esp;&esp;“是不是怪咱杀的太狠?”

&esp;&esp;傅有德下意识的说道:“乱世当用重典……”

&esp;&esp;“嘿……乱世个屁。”朱元璋笑骂道:

&esp;&esp;“大明都立国二十五年了,要还是乱世咱们这些人也太无能了。”

&esp;&esp;傅有德有些尴尬,实在是习惯了。

&esp;&esp;不过很快他就正色道:“虽然乱世已经结束,然大明变革激烈不亚于乱世。”

&esp;&esp;“为了给变革保驾护航,用重典震慑人心是应该的。”

&esp;&esp;“况且这些人确实死有余辜。”

&esp;&esp;“我只是有些好奇,依照您的脾气,今日被处死的不应该只有这些人才对。”

&esp;&esp;朱元璋这才露出满意的表情,说道:

&esp;&esp;“咱也恨不得多杀一些人,只是杀的人多了谁来干活,大好局面不能坏在咱手里啊。”

&esp;&esp;“所以就只杀了其中的的典型,罪责较轻又肯干实事儿的,就暂时饶过他们这一次吧。”

&esp;&esp;傅有德点点头,半开玩笑道:“这次没诛人家九族,也不像是您的风格。”

&esp;&esp;朱元璋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咱是真想将……嗯,用陈景恪的话说就是,拿着族谱挨个杀干净。”

&esp;&esp;陈景恪经常说一些浑话,什么‘嫌族谱太厚’、‘死一族谱’之类的。

&esp;&esp;此时想想,确实挺有意思的,不知道京城那边情况如何了。

&esp;&esp;傅有德也不禁再次感叹,陈伴读真是宠冠天下啊。

&esp;&esp;发散了一下思维,朱元璋才继续说道:

&esp;&esp;“但没办法,大明缺人啊。”

&esp;&esp;“马上又要在南洋分封二十个诸侯国,至少需要迁徙三四百万人过去。”

&esp;&esp;“咱现在天天发愁哪里弄出这么多人出来,恨不得大姑娘小媳妇一天生一个。”

&esp;&esp;“又哪里舍得拿着族谱杀人啊。”

&esp;&esp;“这些犯官的亲族加起来有一万多人,杀了太可惜了,正好全都发配到南洋去。”

&esp;&esp;听他主动提起分封之事,傅有德也借机打探道:

&esp;&esp;“皇上说今年要大分封,臣斗胆一问,不知……”

&esp;&esp;朱元璋没有隐瞒,说道:“放心,南洋二十诸侯国,五个亲王国,五个侯国,十个伯国。”

&esp;&esp;闻言,即便是以傅有德的城府,也忍不住露出几分喜色:

&esp;&esp;“这下勋贵们的心就可以放回肚子里去了。”

&esp;&esp;恐怕放心的不只是其他人,还包括他自己。

&esp;&esp;朱元璋没有揭穿他的小心思,而是说道:

&esp;&esp;“你是国公,不在第一批分封之列,不怪咱吧?”

&esp;&esp;傅有德连忙说道:“臣不敢,陛下如此分封自有道理,臣悉听陛下吩咐。”

&esp;&esp;这倒是实话,大明十几个国公,如果有人封了有人没封,那没被封的肯定不高兴。

&esp;&esp;但大家都没封,自然就没人说什么了。

&esp;&esp;至于朝廷为什么不封国公,反倒是不那么重要了。

&esp;&esp;或者说,朝廷肯定会给一个理由,等着就是了。

&esp;&esp;果不其然,接下来朱元璋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封国公。

&esp;&esp;“每一位国公都是大明的顶梁柱,现在朝廷离不开你们。”

&esp;&esp;“且南洋未来是大明的腹心之地,也不会允许特别强的势力存在。”

&esp;&esp;“把公国封在这里,朝廷会不舒服,你们也会束手束脚。”

&esp;&esp;“封几个侯国伯国,是最合适的。”

&esp;&esp;“将来朝廷会另外选择合适的地方,为你们建立公国。”

&esp;&esp;“到那时少了朝廷的约束,你们就可以尽情的施展才能了。”

&esp;&esp;听到这个答案,傅有德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esp;&esp;得知南洋没有公国,他就猜到了这一点。

&esp;&esp;而且他也能猜到,未来的公国定然远离大明本土。

&esp;&esp;秦王封在安西,晋王已经确定封在碎叶川,燕王去了天竺。

&esp;&esp;三大塞王都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他们这些国公。

&esp;&esp;至于他会不会因此心里不舒服……

&esp;&esp;还是那句话,三大塞王都封那么远,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

&esp;&esp;解决了这一点小矛盾,接下里的谈话氛围就更轻松了。

&esp;&esp;两人就大分封的事情,进行了更细致的意见交换。

&esp;&esp;大分封只有王、公、侯、伯四个等级。

&esp;&esp;至于子爵和男爵,对不起级别太低不在分封之列。

&esp;&esp;当然了,之所以放着子爵和男爵不封,并不真的是他们爵位低,也不是没有土地可封。

&esp;&esp;而是大明需要勋贵集团来平衡文官集团。

&esp;&esp;但是王公侯伯的权势太大,很容易尾大不掉,子爵和男爵就没有这个顾虑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