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唐天将军 第440节(1 / 2)

&esp;&esp;而后裴宽也以板笏击掌。

&esp;&esp;顷刻间,整个朝堂响起赞扬声,大臣们的脸上都带着笑容。

&esp;&esp;这种板笏击掌的声音,代表着李隆基英明的决定。

&esp;&esp;以笏击掌是朝堂上的传统。

&esp;&esp;当然,也不是谁都能带头以板笏而击。

&esp;&esp;必须是三品以上,有威望的大臣,多是宰相。

&esp;&esp;若是坐在兴庆殿后面,一个萌荫父辈的五品官突然如此,不仅朝堂会哗然,李隆基也会不高兴。

&esp;&esp;这种大臣想要汇报,要出班先拜后奏。

&esp;&esp;木已成舟的事情,李林甫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反驳李隆基,哪怕他恨李瑄恨牙痒,也会顺着李隆基的心意。

&esp;&esp;李隆基看着朝堂一片和谐,微微点头,露出满足的神色。

&esp;&esp;他抬起手,板笏声才停下。

&esp;&esp;所有文武大臣都看向李隆基,他们知道圣人心里已有决定。

&esp;&esp;一般推荐官吏,大臣们还能提个建议,而封王之事,唯有看李隆基。

&esp;&esp;谁也不敢僭越。

&esp;&esp;“朕已决定,楚国公进为天水郡王,加七百户,共实封一千五百户。”

&esp;&esp;“朕亲自书写封天水郡王书……宰相、宗正寺悉知,加刻王印,服饰,冠带,与诏书一起快马送至湟水。其余赏赐随军后至……”

&esp;&esp;“今有因果,望诸卿自勉,使国家强盛,百姓欢乐。朕希望天宝封王非天水王一人,天水王之功,不可复制;诸位立下次于天水王的功绩,也可封王……”

&esp;&esp;李隆基在兴庆殿正式宣告李瑄为郡王,并对诸大臣进行勉励。

&esp;&esp;他也认为大臣们功绩不可能比得上李瑄,只要次于李瑄,他还会封王。

&esp;&esp;及冠封王!

&esp;&esp;而封王的地方也是好位置。

&esp;&esp;实封一千五百户,皇子和公主也没有这种待遇。

&esp;&esp;天水,因天河注水的传说而得名。汉武帝时以此置天水郡。

&esp;&esp;因其曾经为秦邑,魏文帝的时候置秦州。

&esp;&esp;在天宝元年改州为郡之前,天水郡就是称秦州。

&esp;&esp;由于李瑄家乡在陇西,而李瑄的祖父被追封陇西郡王,天水是从陇西分离,再加上李瑄封国公之前的爵位都是在天水郡,是以李瑄被封为“天水郡王”。

&esp;&esp;到这个地位,大臣可以不称李瑄官职,称为“天水王”。

&esp;&esp;而李瑄直属的官吏,还得称李瑄的官职。

&esp;&esp;大臣们在李隆基话落不久,纷纷叫好。

&esp;&esp;至于有几人真心为李瑄高兴,就不得而知了。

&esp;&esp;虽然李隆基勉励诸臣,但大臣们都清楚,在开疆扩土的时代,唯军功者,方可封王。

&esp;&esp;宰相、大臣,哪怕是李林甫这种,都没有封王的可能。

&esp;&esp;圣人钟爱军功者,使许多大臣产生让子嗣去边关的想法。

&esp;&esp;而草原和雪域高原的战事,很可能因此宴然,平时军功者多出两地。

&esp;&esp;现想立军功,非常困难。

&esp;&esp;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esp;&esp;李瑄封王后,已逝去的母亲,被追封为宋国夫人。

&esp;&esp;李瑄的一些堂兄弟,伯父,也因此得到升迁调动。

&esp;&esp;李瑄的三个姐姐被封为郡夫人,李瑄的妹妹李玉莹更是被封为云阳县主。

&esp;&esp;下朝后,李隆基选定林招隐为特使,并提前嘱咐林招隐。见到李瑄后,询问几时能稳定局势,回长安献尺带珠丹等吐蕃诸王大臣?

&esp;&esp;所以李隆基催促对陇右官吏的官职安排要迅速到位。

&esp;&esp;只有这些安排到位,李瑄才能完成布置,回到长安。

&esp;&esp;……

&esp;&esp;长安,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天。

&esp;&esp;李瑄封天水王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传遍长安城。

&esp;&esp;上到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都在谈论天水王的事迹,“李将军”这个称呼将远去,以后朝野都以天水王尊称。

&esp;&esp;从一介白身,到及冠封王,古今未有。

&esp;&esp;少年们,游侠们,纨绔子弟,贵族子弟,无不把李瑄当成崇拜的对象。

&esp;&esp;甚至还有模仿李瑄走路,以前的走花马,变成吟诵李瑄的《塞下曲》、《河陇取》等。

&esp;&esp;甚至还有人在旁边弹奏乐器,无数人围观。

&esp;&esp;连外出种地的百姓,蹲在地头歇息的时候,谈论的都是李瑄的英雄事迹。

&esp;&esp;当初追随李瑄的文人士子,都身居高位。无数文人因没有去河陇而扼腕叹息。

&esp;&esp;长安的龙首原靶场上,习武练箭比以往多数十倍。

&esp;&esp;平康坊的青楼内,李瑄的诗歌从《赏牡丹》、《江南春》、《忆江南》,到诸多边塞曲,都成为最火热的曲目。

&esp;&esp;青楼的妓女若不会弹奏李瑄的名曲,价格要低一倍,若因此技艺精湛,价格则翻数倍。

&esp;&esp;曾经李瑄去过的酒肆、茶肆,哪怕是李瑄没出名前,都日进斗金。

&esp;&esp;据说李瑄喜欢穿圆领袍的样式,都供不应求。

&esp;&esp;还有一些长安士庶,想跨越千山万水,一观黄河的源头,写出诗篇。

&esp;&esp;李瑄未婚配,连公主都希望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李瑄。

&esp;&esp;无数权贵想要提亲,希望自己的女儿可以成为郡王妃,以此得荣华富贵。

&esp;&esp;当今李适之一脉,是唯一可以与杨氏抗衡的家族,跟天水王攀上关系,就不必害怕杨氏的算计。

&esp;&esp;宋国公府。

&esp;&esp;“父亲、祖父,今七郎凭功封天水王,你们泉下有知,可以安息了。”

&esp;&esp;李适之在李象、李承乾的灵位前祭拜,老泪纵横,哽咽失声。

&esp;&esp;李适之是李象老而弥坚时生下的幼子,他七八岁的时候,李象就离开人世。

&esp;&esp;那个时候,李适之家族正式破落。

&esp;&esp;好在武则天杀李姓宗室杀得太多。

&esp;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