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也有人觉得李瑄所言不错。
&esp;&esp;李隆基当然偏向李瑄,但架不住这么多人反对。
&esp;&esp;“天水王,你如何看待李侍郎之言语。”
&esp;&esp;李隆基将话抛给李瑄,想看李瑄如何去应对。
&esp;&esp;“启奏圣人,李侍郎纯属无稽之谈。”
&esp;&esp;李瑄向李隆基一拱手后,直接开怼。
&esp;&esp;并扭头面对李岩道:“李侍郎,你去过九曲和青海吗?知道柏海是什么样子吗?”
&esp;&esp;“不曾去过!”
&esp;&esp;李岩虽然畏惧李瑄的权势,但关系到他的利益,绝不能任由李瑄胡来。
&esp;&esp;李林甫都不敢得罪天下豪强大族,李瑄凭什么敢?
&esp;&esp;“九曲之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能开垦的良田以万顷而计。青海周围也尽是沃野,吐蕃败走的时候留下无数田地。即便九曲和青海,不如中原之沃土,但五郡面积之广大,足以靠粮食养活百万百姓,且那里本就是吐谷浑的故土,到处都是优良的牧场,驱逐吐蕃后,五郡大小牲畜数百万,分给百姓一批,将来牲畜会越来越多。难道百姓会生活的比当佃户时还差吗?”
&esp;&esp;李瑄向诸大臣讲述九曲和青海,有理有据,他是以民为主。
&esp;&esp;“如果佃农离开河南河北,那里的良田谁来种?总不能让中原肥沃土地长满荒草吧?”
&esp;&esp;李岩见李瑄气势汹汹,心中一虚。但最终又咬牙直着脖子反驳道。
&esp;&esp;“那就得问问天下苍生,是想给豪强大族种田,还是想迁移新郡?”
&esp;&esp;“天下之治乱,不在于一姓之兴也,而在万民之忧乐。你觉得百姓当佃户时,国家更兴盛?还是百姓家有余粮时,国家更繁荣?”
&esp;&esp;“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你读圣贤书,没读明白吗?”
&esp;&esp;“还有,你是国家大臣还是豪强?豪强的土地荒废,你操什么心?”
&esp;&esp;李瑄连连质问李岩,说完他又拱手向李隆基说道:“回陛下,一寸山河一寸血,五郡领土,是将士们一刀一枪拼出来的,大雪纷飞,呼气成霜,青海结的冰有数尺之厚,英勇的将士冒风雪千里,五郡到处都是将士们的血迹,至今有尸骨未寻到。取得这样的疆土,就是为更多百姓迁移富庶,臣觉得任何阻碍迁移的人,都包藏祸心。请陛下明鉴!”
&esp;&esp;他声音宏大,响彻宫殿。
&esp;&esp;每说一句话,都能在空旷的大殿上,产生回音。
&esp;&esp;“我……我……”
&esp;&esp;李岩被说得心神颤动,欲言又止。
&esp;&esp;他是今年丁亥科的主考官,李瑄的话,没留丝毫的面子。
&esp;&esp;李瑄引用后世名言,让大臣们内心不平静。
&esp;&esp;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esp;&esp;李瑄口中的“一姓”,很明显指的是豪强大族。
&esp;&esp;在大臣心中,豪强是李瑄眼中的眼中钉,肉中刺,不管干什么,都要锤几下豪强。
&esp;&esp;这次更狠,直接釜底抽薪。
&esp;&esp;李瑄淡然自若,这才哪跟哪啊!
&esp;&esp;等青苗法出现后,让豪强大族难以兼并土地。
&esp;&esp;“右相是什么意见?”
&esp;&esp;气氛僵住的时候,李隆基问李林甫。
&esp;&esp;他心底是同意李瑄迁移百姓的,无他,可以彻底将五郡归为华夏,他就有超过汉武帝的功绩。
&esp;&esp;如果五郡汉人太少,将来必定会出现变故。
&esp;&esp;而且李瑄那句名言也打动李隆基,能做到万民的忧乐,才是当之无愧的圣君。
&esp;&esp;如果豪强闹起来,就由李瑄去对付。
&esp;&esp;“呼!”
&esp;&esp;李林甫轻呼一口气出班,在走向案前的时候,李林甫下意识地看向李瑄。
&esp;&esp;而此时此刻,李瑄恰好瞪着他。
&esp;&esp;四目相对,李林甫心中格登一跳。
&esp;&esp;小贼不会又出什么鬼主意吧?
&esp;&esp;是以,李林甫心中很虚。他到案前向李隆基拱手一拜:“启奏陛下,臣认为李大夫新辟五郡,须迁移百姓,使新土繁荣。”
&esp;&esp;揣摩圣心的李林甫猜出李隆基也想迁移。
&esp;&esp;他索性同意,以免节外生枝。
&esp;&esp;“臣也赞成!”
&esp;&esp;裴宽心怀宽广,利国利民的政策,他不会反对。
&esp;&esp;“启奏陛下……”
&esp;&esp;“退下去吧!”
&esp;&esp;李岩等人还想辩解,但话刚说出来,就被李隆基赶回座位上。
&esp;&esp;皇帝、宰相都同意,哪怕一些臣子不满,也不敢吐露。
&esp;&esp;“天水王,朕令你兼天下迁民大使。卿可向朕推荐迁民判官两名,推官四名,主簿四名,设僚属,遥控迁民事宜,地方郡县必须配合,违抗诏令者,革职查办。”
&esp;&esp;李隆基微微点头,又让李瑄兼任一大使。
&esp;&esp;文武百官心中一动,这样的安排,好像是让李瑄留在长安。圣人又特意提示“遥控”,代表让李瑄提拔能吏。
&esp;&esp;这使朝廷的大臣心中更紧。
&esp;&esp;他们总感觉这次李瑄和之前不太一样,在朝廷上强硬无比。
&esp;&esp;和李林甫的阴柔算计不同,李瑄直接正面硬刚。
&esp;&esp;关键是有一部分大臣支持李瑄,而且传到民间,平民百姓皆会支持李瑄。
&esp;&esp;“臣领旨!”
&esp;&esp;李瑄领命。
&esp;&esp;这是一个新的使职,他要去完善这个使职的责任,然后将具体事宜汇报给李隆基。
&esp;&esp;天下迁民大使的两个判官,权力都比较大,可以兼任五六品的职事官。
&esp;&esp;“昨日宴会,天水王向朕提出一项关于减少婴儿夭折的法令,朕觉得此为天下头等大事,今欲与诸卿一起商讨……”
&esp;&esp;“天水王,将你昨日之言再说一遍,让诸卿听一听。”
&esp;&esp;提到荒地,李隆基干脆将这件事情提上议程。
&esp;&esp;昨夜他仔细想过,关于婴儿夭折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