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并且算术全对。
&esp;&esp;裴遵庆、李岘等阅卷官一致认为,此考生当为进士第一名。
&esp;&esp;同时,共议二十四名为进士。
&esp;&esp;李隆基没有兴趣进行殿试,自开元后期以后,许多状元都由主考官和宰相推举。
&esp;&esp;所以一场会试,就会决出胜负。
&esp;&esp;确认没问题以后,李瑄拿着二十四张誊录试卷,到中书门下堂。
&esp;&esp;在李林甫、裴宽的见证下,弥封被去除,露出二十四名进士的籍贯、姓名。
&esp;&esp;进士第一名,是一名叫做封甲的人,籍贯余姚郡。
&esp;&esp;看样子不像是士族出身。
&esp;&esp;其他进士者为杨誉、包何、李嘉佑等。
&esp;&esp;李林甫全程黑着脸,李瑄也不管他,抄录名字后,由宰相一同签字,派人到贡院外发榜。
&esp;&esp;同时,写一份文书,明日呈给李隆基。
&esp;&esp;如果李隆基心情好,会与进士们见一面,勉励几句。
&esp;&esp;科举取的是“士”,想要当官,还要入等,等待吏部铨选。
&esp;&esp;铨选合格才能为官!
&esp;&esp;这期间可能是三年,也可能是更长时间。
&esp;&esp;不过李瑄已经在加速推进入等的进士,由裴遵庆铨选考试。
&esp;&esp;合格以后,派往地方为县尉、县丞。
&esp;&esp;以后的县尉、县丞,优先用士,而非优先门荫入仕者。
&esp;&esp;贡院张榜之日,无数学子满怀期待。
&esp;&esp;希望与失望徘徊。
&esp;&esp;数千人从五湖四海入长安参加科举。士族要么想捍卫家族的荣誉,要么想重忆荣光。
&esp;&esp;而贫寒的文人,却想入士流,光宗耀祖,出人头地。
&esp;&esp;千军万马独木桥,通过乡贡才能参加科举,几乎没有滥竽充数者。
&esp;&esp;然竞争太激烈,进士的名额太少,无数人看到榜单后失望。
&esp;&esp;“中了!”
&esp;&esp;终于有一名麻衣文人看到自己的名字,他激动地跳起来。
&esp;&esp;没有人觉得他唐突。
&esp;&esp;成为进士,就该如此。
&esp;&esp;这是一名贫寒的文人,六年之内,参加四次科举,终于进士及第。
&esp;&esp;远离家乡以后,落第后若还想再考,自然不能回家。
&esp;&esp;他寄居在寺庙之中,一边寒窗苦读,一边寻找谋生之术。
&esp;&esp;他将一生寄托在这里,追求渺茫的希望。
&esp;&esp;现得偿所愿,怎能不激动?
&esp;&esp;在此次科举之前,当几份试卷成绩相差无几的时候,考官往往会选择京兆韦氏,弘农杨氏,闻喜裴氏,范阳卢氏,清河崔氏,陇西李氏,以及柳杜薛王卢高张等等大姓。
&esp;&esp;那些姓氏一般,又出自普通的郡,自然被认为是寒门。特别是岭南这种地方,许多监考官会第一时间剔除。
&esp;&esp;更别说考生与考官串通,以及考官受到达官贵人的施压。
&esp;&esp;“那个封甲也是贫寒出身,好像来自余姚郡,今年他还在长安卖鱼呢!”
&esp;&esp;有考生认出进士第一名的封甲。
&esp;&esp;以“甲”为名,多为贱名。
&esp;&esp;就像薛错一样,薛姓是好姓,但结合他“错”的名字,没有人会认为薛错出自河东薛氏。
&esp;&esp;考生和围观的人,互相指认。发现此次进士及第者二十四人,其中有十二人是小姓小郡,为贫寒出身。
&esp;&esp;这些贫寒而及第者,让无数落第的贫寒士人心中产生一丝安慰。
&esp;&esp;新科举真正做到一视同仁,普通百姓不会再受制于自己的姓氏。
&esp;&esp;只要有才学,就可以进士第,甚至可以和封甲一样进士第一名。
&esp;&esp;士族不能凭借自己的姓氏扬名立万,他们要更为努力,用学识证明自己的姓氏。
&esp;&esp;贡院外,聚拢的考生越来越多。
&esp;&esp;而进士及第的名单,很快就会在口口相传下,响彻长安的大街小巷。
&esp;&esp;有一部份文人士子认为自己算术有误,要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精学算术,备战下一次考试。
&esp;&esp;有的文人士子认为自己的对新法策令理解不深。
&esp;&esp;只要李相在,下次科举的策令八成还是关于新法。
&esp;&esp;他们要更加熟悉新法。
&esp;&esp;许多文人士子没有归乡,他们滞留在长安,身上无钱财者,要么成为果园农庄的帮工,要么成为代书笔之人,以此谋生。
&esp;&esp;还有一部分名气大,却没有中进士的文人士子,会受到长安豪商的资助。
&esp;&esp;长安有许多商人巨富,他们想投资找潜力股。
&esp;&esp;朝廷不允许官吏与商人私下来往。
&esp;&esp;但未成官吏的考生可以,期间还传有不少佳话。
&esp;&esp;在进士发榜的第三日,李隆基碍于面子,召新科进士入跃龙殿。
&esp;&esp;李隆基不过寒暄几句,连半个时辰都不到,就离开去玩耍。
&esp;&esp;由李瑄留在跃龙殿,仔细了解这些进士。
&esp;&esp;进士们能与李瑄交谈,非常兴奋,他们对李瑄早就如雷贯耳,佩服李瑄的英雄气,仰慕李瑄的才华,敬重李瑄的为国为民。
&esp;&esp;既然能通过新法的策令,就一定对新法有信心。
&esp;&esp;他们都是遵循新法者。
&esp;&esp;李瑄平易近人,不拘小节,让进士们亲近。
&esp;&esp;李瑄向这些进士承诺,让不要离开长安,会尽快给他们安排铨选。
&esp;&esp;通过铨选的官吏,可直接上任。
&esp;&esp;进士们都非常激动,盛世的官职本就少,他们还以为要排队年,才能被任用为官。
&esp;&esp;不久后,他们就知道为何会如此了!
&esp;&esp;哪怕是前几年的进士一同铨选为吏,也不够弥补空缺的天下官吏。
&esp;&esp;大唐目前有一千六百多个县。
&esp;&esp;县令、县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