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一声。
&esp;&esp;话虽如此,但燕军仓促应战,许多地方无法布防。
&esp;&esp;唐军鼓足勇气,从数十步外冲杀向敌军。
&esp;&esp;前排是重甲步兵,顶着大盾,呈攻阵之势。
&esp;&esp;“咻咻咻……”
&esp;&esp;燕军引矢上膛,强弩一齐发射。
&esp;&esp;“铛铛!”
&esp;&esp;弩矢基本都被唐军前方的盾牌挡住。
&esp;&esp;冲阵的唐军多是朔方、河东的边军,在潼关之战时,有一部分边军及时南下,参加潼关之战。
&esp;&esp;骁勇善战的边军在燕军面前一败涂地,正憋着复仇之气。
&esp;&esp;而天策上将的军队到来,让他们誓要发挥出血性。
&esp;&esp;唐军顶着箭矢、弩矢,迅速靠近。
&esp;&esp;燕军见无法摧毁唐军,将大盾长枪挺立,组成一道铁墙。
&esp;&esp;“杀!”
&esp;&esp;一名唐军队头举大枪直攻敌阵。
&esp;&esp;但他的铁枪攻在对方的铁甲上,不得不重新抽回铁枪。
&esp;&esp;而他的身躯,也被燕军的长矛命中,不得不退后一步。
&esp;&esp;他们都在找彼此的破绽,挑破敌人的盔甲,试图攻破一个缺口。
&esp;&esp;有久经沙场的老兵攻敌人的薄弱处,如面部、脖颈等处。
&esp;&esp;一时间,金铁之音不绝于耳。
&esp;&esp;相碰撞下,也总有人喋血倒地。
&esp;&esp;唐军胜在出其不意,人多势众,且有天策上将的援军。
&esp;&esp;天策上将李瑄,也曾是河东、陇右军的主帅,人人都知道天将军的神勇盖世。
&esp;&esp;这是唐军的信心来源。
&esp;&esp;哪怕与燕军对攻不占优势,依旧前赴后继。
&esp;&esp;死亡,没有让后方的唐军恐惧。
&esp;&esp;在这种气势下,燕军逐渐露出破绽,多处盾墙被推倒,士卒倒在血泊中。
&esp;&esp;有的地方唐军踩着燕军的尸体向前十余步,安神威不断地调遣预备队抵抗。
&esp;&esp;大战两个刻钟后,唐军大将李承光率领一万唐军已经迂回到燕军南面,靠近蒲津渡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