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震动过后,百姓没有乱窜,因为他们的意志集中在秦王身上,不想让秦王受到伤害。
&esp;&esp;一老者甚至将手中的包裹掷出去,可惜没有砸到刺客。
&esp;&esp;“嗖……”
&esp;&esp;那个手持手弩的刺客,在靠近李瑄三十步的时候,趁天策卫还没围上来,向李瑄射出手弩。
&esp;&esp;为李瑄驾车的天策卫眼疾手快,迅速扑在李瑄身前。
&esp;&esp;“铛!”
&esp;&esp;这名天策卫穿着明光甲,弩矢只是钉在甲片上,并未入肉。
&esp;&esp;刺客的技术虽不错,但手弩的威力远远无法在三十步外将盔甲射穿。
&esp;&esp;此时,天策卫已经下马将李瑄团团围住,并有天策卫冲向刺客。
&esp;&esp;弩手已经无法再射一弩。他不得不扔掉手弩,抽刀进前攻击。
&esp;&esp;“锵!”
&esp;&esp;“金吾卫、天策卫听令,抓活口!”
&esp;&esp;李瑄从车上起身,拔出诸葛亮剑,大喝一声。
&esp;&esp;这些刺客悍不畏死,面对天策卫的阻截,仗刀猛冲,似乎想先砍开一条血路,将车上的李瑄砍死。
&esp;&esp;“铛铛铛!”
&esp;&esp;刀剑声交错,这些刺客看起来都是骁勇之徒。
&esp;&esp;他们有的甚至砍在天策卫的盔甲上。
&esp;&esp;可惜刀无法破明光甲。
&esp;&esp;由于李瑄下令“抓活口”,天策卫并没有下死手,在防御关键部位的时候,寻找机会将刺客制服。
&esp;&esp;“不要杀死,留活口。”
&esp;&esp;裴璎再次提醒。
&esp;&esp;不一会儿,就有三四名天策卫围攻一名武艺高强的刺客。
&esp;&esp;“碰!”
&esp;&esp;在寡不敌众下,一名刺客最先被踹倒在地。
&esp;&esp;还不待他起身,两把刀剑就架在他的脖颈上,使刺客不敢乱动。
&esp;&esp;双拳难敌四手,随着其他天策卫的加入,刺客哪怕再勇猛,也不免陷入绝境。
&esp;&esp;他们有的身上被划伤,流出血迹,接二连三地被放倒在地,又被绑住双手。
&esp;&esp;一场“惊险”的刺杀,就这样落下帷幕。
&esp;&esp;在百姓看来确实惊险,因为刺客将弩射在秦王车架上,幸亏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车夫挺身而出,帮助秦王挡住这“致命一箭”。
&esp;&esp;“朱雀大街,乃万民之道,敢当街行凶,罪无可恕。本王身不足惜,恐伤害百姓。薛错,刺客持弩上街,是你的过失,本王不会轻饶你。”
&esp;&esp;“严加审问刺客,弄清楚到底受何人指使!”
&esp;&esp;车驾停下,李瑄将后方薛错叫来劈头盖脸一阵训斥。
&esp;&esp;“末将罪该万死!一定尽快查清幕后主使。”
&esp;&esp;薛错向李瑄一拜后,诚惶诚恐,保证尽快查清凶手。
&esp;&esp;李瑄挥了挥手,薛错立刻让金吾卫押送着刺客退下。
&esp;&esp;“继续行进!”
&esp;&esp;李瑄深吸一口气,向四周百姓一礼后,重新登上马车。
&esp;&esp;他的风度和处事不惊,使百姓更加义愤填膺。
&esp;&esp;“这些刺客训练有素,一定有幕后凶手。”
&esp;&esp;“到底是哪个天杀的刺杀秦王?秦王可是为国为民的大英雄啊!”
&esp;&esp;“这些刺客应该千刀万剐,死一万次也不值得怜悯。”
&esp;&esp;“肯定是奸臣所为。见无法像以往一样罢相,用下三滥的手段。”
&esp;&esp;“还天下还有谁是奸臣?”
&esp;&esp;……
&esp;&esp;阴谋论哪个时代都不缺乏,李瑄被刺杀的事情蔓延过后,出现无数种猜测。
&esp;&esp;平民百姓更多的是痛恨凶手。
&esp;&esp;在他们心目中,秦王是可歌可泣,能拯救苍生的大英雄。
&esp;&esp;这样一个大英雄被不公的对待,甚至百姓将李瑄当成“弱势群体”,害怕离他们而去。
&esp;&esp;李瑄的时代到来后,百姓看到希望,无法接受有人陷害、刺杀李瑄。
&esp;&esp;即便李瑄已经回到太极宫、尚书高官安城中的舆论一浪高过一浪。
&esp;&esp;还有百姓跑到城中的京兆府,向京兆尹鸣诉。
&esp;&esp;到最后,甚至有“空穴来风”的消息传出。
&esp;&esp;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李瑄功高震主,圣人想要杀死李瑄。
&esp;&esp;也有人说,圣人想要传位李瑄,是太子李亨不愿意,准备杀死李瑄,以绝后患。
&esp;&esp;这消息不知是从哪来的,反正传得是有鼻子有眼,并迅速成为文人士子、贩夫走卒们在私底下议论的话题。
&esp;&esp;这种观念在这个时代冲击力是巨大的。
&esp;&esp;因为“功高震主”自古就是一个热门议题。
&esp;&esp;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esp;&esp;这种意识,已逐渐在长安百姓心中动摇。
&esp;&esp;类似的消息,是李瑄暗中派遣锦衣卫放出的,目的就是让百姓产生李瑄“天命所在”,亦或者让人觉得李瑄“迫不得已”。
&esp;&esp;一旦事情发生,瞎想的空间很大。
&esp;&esp;李隆基派人刺杀李瑄,或许会使人们心中摇摆不定。
&esp;&esp;但李亨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功绩的太子,他虽然名声不错。但他要是刺杀李瑄,一夜之间,就会如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
&esp;&esp;……
&esp;&esp;“拜见秦王!”
&esp;&esp;在皇城朱雀门前,宰相李岘率领文武百官向李瑄拜道。
&esp;&esp;“诸位免礼!”
&esp;&esp;李瑄下车后,让李岘等不必多礼。
&esp;&esp;“刚闻秦王天街遇刺,弩至车上,惊险万分。幸有天眷,使秦王未有闪失,否则地陷天塌矣!”
&esp;&esp;李岘再次向李瑄拱手道。
&esp;&esp;李瑄遇刺后,依旧没有加快马车速度,文武百官在李瑄到朱雀门前得知。
&esp;&esp;叛乱虽平,但国家未尽安定,想恢复开元鼎盛,还需秦王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