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李隆基检户扩田,只是让大族豪强肉痛。
&esp;&esp;李瑄则是要他们命,没有人会束手就缚。
&esp;&esp;在江南、岭南等地,当牵连到地方太守县令的时候,他们害怕事情败露,也会与豪强联手。
&esp;&esp;“朕在南方设力十个都督府,还有近十万锦衣卫,就是为了镇压内乱。”
&esp;&esp;李瑄让宰相们不必有太多忧虑。
&esp;&esp;豪强大族再厉害,也不可能有安禄山叛军厉害。
&esp;&esp;没有盔甲,没有强弩,没有战马,注定他们在正规军面前不堪一击。
&esp;&esp;在数百年前,王莽窃国以后,只知道颁布策令,而无视平民百姓的苦难。
&esp;&esp;不过那时候豪强势力,和蓄奴的强盛,可比现在厉害多了。
&esp;&esp;所以,在关心民心上,李瑄在十年前就开始做准备。
&esp;&esp;王莽对军权的掌控力,跟他一比不值一提。
&esp;&esp;李瑄的赫赫武功,连叛军都望而生畏。
&esp;&esp;虽然都说李瑄“王莽谦恭未篡时”,但李瑄的威望是王莽不可比较的。
&esp;&esp;“我朝自贞观以来,积弊已久。自古王朝终躲不过盛极而衰,前汉、后汉、魏、两晋、北魏、北周、隋,在灭亡之时,崩溃之际,都有豪强大族作祟。或如陛下所言,当除贱为良,摒除国家所产生的祸端。”
&esp;&esp;李岘向李瑄回答道。
&esp;&esp;时至今日,智者对王朝更迭的概念愈发了解。
&esp;&esp;李岘是国家的捍卫者,他不相信一个国家能千秋万代。
&esp;&esp;他也是宗室,维护李唐的统治。
&esp;&esp;国家一旦败落,这些豪强大族兴风作浪的概率极大。
&esp;&esp;安禄山叛军的时候,就有不少豪强献上家产,投资其中。
&esp;&esp;“陛下只问罪过,如果被处置,也是他们咎由自取。”
&esp;&esp;杨绾也开始支持李瑄。
&esp;&esp;杨、卢、裴、刘、李。
&esp;&esp;五个宰相,都是士族大姓。
&esp;&esp;但士族之间矛盾重重,只是同姓,而非同意志。
&esp;&esp;如杨绾这种,李瑄招募他的时候,他为穷得连路费都没有。
&esp;&esp;还是他的亲戚合力给他凑足到陇右的盘缠。
&esp;&esp;宰相深受李瑄的信任,他们若不能去断大事,他会毫不犹豫地将他们换掉。
&esp;&esp;“臣赞同陛下的决议,没收籍外之田,治标不治本。勒令豪强除贱为良,才能震慑天下五十年。”
&esp;&esp;卢奂也同意,出仕多郡的他感同身受。
&esp;&esp;他没有李瑄的刚强,但对地方残害百姓的痛恨是一定。
&esp;&esp;卢奂话落后,刘晏和裴遵庆又纷纷表态。
&esp;&esp;犯罪者理应惩罚。
&esp;&esp;他们是变革派,以“大人虎变”和“君子豹变”自居。
&esp;&esp;因顾忌影响,而轻拿轻放,姑息地方豪强大族,使千万百姓受苦受难,他们就不配为宰相了。
&esp;&esp;而且他们了解李瑄。
&esp;&esp;想说服李瑄,第一是要道德上占理。
&esp;&esp;第二是要在律法上占理。
&esp;&esp;在大局上,李瑄已谋划十个都督府在南方,现每个都督府平均两万士卒,且五千精锐骑兵,一千以上强弩手。
&esp;&esp;豪强大族的行径,没有一处占理。
&esp;&esp;他们也终于明白,为何李瑄会在这个时候颁布摊丁入亩。
&esp;&esp;除贱为良后,摊丁入亩的诸多隐患将被遏制。
&esp;&esp;第416章 天子巡狩,大医
&esp;&esp;有宰相们的支持,李瑄开始除贱为良的筹备。
&esp;&esp;等锦衣卫在郡县宣传到位后,李瑄会立即开始行动,不给豪强大族过多的准备时间。
&esp;&esp;李瑄又将召兵部尚书封常清、兵部侍郎张兴和岑参,与宰相们一起商议组建南方的都督府。
&esp;&esp;平定安禄山叛乱的时候,李瑄派遣心腹将领以剿灭漏网之鱼的名义南下。
&esp;&esp;现已到达驻地,已完成招兵。
&esp;&esp;李瑄也在调遣战马和盔甲、兵器南下。
&esp;&esp;李瑄在洛阳的时候,天下除了柘枝这个从三品的都督府外。
&esp;&esp;还先后确定十五个正三品都督府。
&esp;&esp;其中,蜀郡都督崔圆,因抵抗吐蕃不利,将他革职,以麾下名将来瑱入川代替他。
&esp;&esp;其余九位都督府也全部到位。
&esp;&esp;任驻扎在江南西道的张守瑜为汉中都督,授上护军,封城固县公。
&esp;&esp;汉中都督府,领兵两万,其中骑五千。都督府驻地在汉中城,分别设汉水军,渝州军、巴水军、长江军、巫山军,每军四千人。
&esp;&esp;任驻扎在山南东道的阿史那扶汶为襄樊都督,授上护军,封唐城县公。
&esp;&esp;襄樊都督府,统兵两万,其中骑五千。都督府驻地在襄阳城,分别设襄阳军、武当山军、伏牛山军、云梦军、荆州军,每军四千人。
&esp;&esp;任驻扎在淮南道的卫伯玉,为广陵都督,授上护军,封钟离县公。
&esp;&esp;淮南都督府,领兵两万,其中骑五千。都督府驻地在广陵郡的扬州城,分别设扬州军、巢湖军、木兰山军、天柱山军。每军五千人。
&esp;&esp;任驻扎在江南西道的郝廷玉为宣城都督,授上护军,封绥安县公。
&esp;&esp;宣城都督府,领兵两万,其中骑五千。都督府驻地在宣城,分别设宣城军、彭泽军、豫章军、赣水军、大庚军。
&esp;&esp;李瑄为掌控江南之地,在江南西道的西面的武陵郡,又置一都督府,任白孝德为武陵都督,授上护国,封龙阳县公。
&esp;&esp;武陵都督府,领兵两万,其中骑五千。都督府驻地在武陵城,分别设武陵军、洞庭湖军、湘水军、零陵军、九嶷山军。每军四千人。
&esp;&esp;任驻扎在江南东道的刘之儒为东阳都督,授上护军,封义乌县公。
&esp;&esp;东阳都督府,领兵两万,其中骑五千,都督府驻地在东阳郡的郡治金华城,分别设东阳军、缙云山军、武夷山军、永嘉军、长乐军,每军有四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