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唐天将军 第871节(2 / 2)

候,就已明经及第。宗室进士及第也不在少数。

&esp;&esp;大唐的亲王虽不再食邑,但永业田有一万亩。另外,郡王和嗣王有永业田五千亩。国公有永业田四千亩。

&esp;&esp;永业,则是世代耕种,身死不还的田地。

&esp;&esp;李隆基的儿子公主那么多,他的孙子、重孙都有不少,拥有长安城外无尽的永业田。

&esp;&esp;更别说他们私底下的土地兼并。

&esp;&esp;百姓成为佃户,无数奴婢为他们耕种。

&esp;&esp;“诸卿,朕巡视关中,发觉关中虽为京畿之地,但缺少田地的百姓依旧众多,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我等齐心协力欲使百姓丰衣足食,为佃农可非长久之计。”

&esp;&esp;在宫殿上,李瑄听取宰相汇报日常事务后,问出这个问题。

&esp;&esp;这句话让文武百官一个头两个大。

&esp;&esp;小小的京兆府,有户籍人口一百九十五万。

&esp;&esp;按理说向北拓荒和向西移民是好选择。

&esp;&esp;但这些佃农不是没有地种。

&esp;&esp;一旦移民或者拓荒,王公贵族的土地就会荒下来。

&esp;&esp;就像是站在朝堂上的文武大臣,谁家没有良田千亩?

&esp;&esp;难道他们的家人会去种地吗?

&esp;&esp;显然不可能!

&esp;&esp;“朕无解对之法,才来征求众卿的意见。在长安附近如此,是朕的耻辱;社稷之主,也属实可笑。”

&esp;&esp;李瑄自叹一声,满是忧虑。

&esp;&esp;关中平原有地,只有没有百姓的耕地。

&esp;&esp;在岁月的流逝中,不少百姓因各种各样的方法,失去土地。

&esp;&esp;这是一种阶级矛盾。

&esp;&esp;既得利益群体,本能地去忽略这种目光。

&esp;&esp;朝堂上不少大臣都认为将自己的耕地,交给无地的佃户,是为施舍。又不是让他们成为农奴。

&esp;&esp;但“佃户”这个词已经说明了一切。

&esp;&esp;长此以往,百姓会对大唐有归属感吗?

&esp;&esp;有人揭竿而起,无地少地的佃户,一定是跟随者。

&esp;&esp;“启奏陛下,当前关中地区,遍地佃农,是因自开元后期以来朝廷对关中的管理稍有松弛,以至于增加众多籍外之田。当立即收走籍外之田,重分无地百姓,缓和矛盾。”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