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大唐天将军 第895节(1 / 2)

&esp;&esp;大兴安岭北面的部落为室韦。

&esp;&esp;同样的种族,不同的命运。

&esp;&esp;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他真不清楚该向何方?

&esp;&esp;……

&esp;&esp;显德府。

&esp;&esp;李光弼麾下的骑兵,在此肆无忌惮。

&esp;&esp;前锋仆固怀恩率领五千骑兵,神出鬼没。渤海国坚持防守策略,无力去招架。

&esp;&esp;在室韦援军被郭子仪覆灭的时候,黑水靺鞨首领屋作个率领两万骑兵,到达渤海国上京龙泉府。

&esp;&esp;这使得大钦茂有一些底气。

&esp;&esp;唐军一直在渤海国肆虐,也不是办法。

&esp;&esp;大钦茂在等待莫贺咄到来,然后进行反击。

&esp;&esp;但等来等去,也未见莫贺咄的消息。

&esp;&esp;大钦茂只知道室韦在渡涑沫江,其他一概不知。

&esp;&esp;因为大败的莫贺咄没有闲心为渤海、黑水靺鞨传递信息。

&esp;&esp;李光弼在得知郭子仪歼灭室韦后,再无后顾之忧。

&esp;&esp;他令仆固怀恩率领前锋骑兵再威吓中京显州城。

&esp;&esp;随时准备踏入上京,寻求与靺鞨骑兵、渤海士兵的决战。

&esp;&esp;王思礼的兵马在李光弼后方。

&esp;&esp;如果渤海长岭府、显德府等兵马尽出,断李光弼后方。

&esp;&esp;王思礼就会率领铁骑扑上去。

&esp;&esp;另外,郭子仪的兵马也携大胜之势,渡过涑沫江,他越过扶余府,进入渤海涑州境内,与李光弼、王思礼相呼应。

&esp;&esp;涑州距离上京咫尺之遥。

&esp;&esp;大钦茂也发现唐军这支主力。

&esp;&esp;“唐军的另一部主力竟然渡过涑沫江,到达涑州。室韦兵马难道没发现吗?”

&esp;&esp;大钦茂急得团团转。

&esp;&esp;眼看两路兵马就要威胁上京,连日的紧张,使他精神萎靡。

&esp;&esp;“大王,室韦或已凶多吉少!”

&esp;&esp;杨承庆沉吟片刻后,不得不将此可能告知大钦茂。

&esp;&esp;并且可能性很大。

&esp;&esp;既然一部唐军主力出现在涑州,那没理由没与室韦骑兵相遇。

&esp;&esp;如果唐军明知道有室韦骑兵,他们一定不会无顾及地行军不止。

&esp;&esp;杨承庆觉得他们遭受唐人的算计,唐人借他们的手,引来室韦,以有利地势,将室韦打败。

&esp;&esp;如此,渤海国、黑水靺鞨、室韦“铁三角”被击碎,再无愈合的可能。

&esp;&esp;杨承庆想着想着打了个寒颤,唐军将领用兵如神。

&esp;&esp;李瑄还没亲自出马呢,就陷入此绝境中。

&esp;&esp;“辅国公,国家还有多少可战之兵?”

&esp;&esp;大钦茂瞪大眼睛起身,他足足在殿中徘徊一刻钟,才向杨承庆询问道。

&esp;&esp;“回大王,渤海的步卒,还有四万余,但…良莠不齐,且有一半分布在长岭、扶余、显得、鸭渌四府。”

&esp;&esp;杨承庆向大钦茂回答道。

&esp;&esp;渤海全民皆兵,但连着两次大战损失不少。

&esp;&esp;推崇汉化有好处,也有坏处。

&esp;&esp;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esp;&esp;在内忧外患下,渤海上上下下充满怨气,有的兵马根本无法强征。

&esp;&esp;诸府防备唐军,也不知晓现在如何。

&esp;&esp;“如果唐军主力会师到上京,立刻传我命令,让长岭、扶余、鸭渌、显德等府的士卒全部出城,堵住唐军后退之路。本王要在上京与唐军一决雌雄。”

&esp;&esp;大钦茂向杨承庆吩咐道。

&esp;&esp;屋作个率领两万黑水靺鞨的骑兵到达上京。

&esp;&esp;已经不存在守城的可能性。

&esp;&esp;如果坚持守城,黑水靺鞨一定会弃之不顾。

&esp;&esp;“大王,不能将室韦可能大败的消息告诉黑水靺鞨,否则军心不稳。如果屋作个问起来,就说室韦已到扶余府,准备一起夹击唐军。”

&esp;&esp;杨承庆不忘向大钦茂提醒道。

&esp;&esp;三方建立在能胜唐军的情况下,才互相支援。

&esp;&esp;一旦黑水靺鞨得知室韦被歼灭,难免会产生兔死狐悲的心思,带着自己的部落亡命天涯。

&esp;&esp;“本王知道轻重!”

&esp;&esp;大钦茂点了点头。

&esp;&esp;渤海君臣的议事,一切都建立在理论之上。

&esp;&esp;接连的失败,折损大钦茂的威望,失去一部分人心。

&esp;&esp;而人心是最难揣测的。

&esp;&esp;使渤海的贵族都产生别样的心思。

&esp;&esp;九月二十日,驻扎在长岭府瑕州的上镇将军高不平在一番思想斗争后,向王思礼献城。

&esp;&esp;连日以来,最前线的长岭府压力太大了。

&esp;&esp;城中百姓一直在惶惶不可终日之中。

&esp;&esp;高不平手中有两千兵马,防守都费劲,更别说进攻了。

&esp;&esp;“识时务者为俊杰,渤海以下犯上,勾结安贼谋逆,不该灭亡吗?”

&esp;&esp;王思礼见到高不平后,对他的“识时务”进行鼓励。

&esp;&esp;“是渤海冒犯天威,大钦茂以一己之私,置数十万百姓于不顾,不配君之!”

&esp;&esp;高不平虽是堪比大唐怀化大将军的上镇将军,但在王思礼这个大唐都督面前极为卑微。

&esp;&esp;都督虽不比节度使,但这是新任天可汗任命的都督,代表着天可汗的意志。

&esp;&esp;高不平明白,渤海很难再有胜利的机会。

&esp;&esp;在李瑄统御下完成军事改革的唐军,已经是古往今来最精锐的军队。

&esp;&esp;而渤海国上下全无斗志。

&esp;&esp;与其如此,还不如投降,为自己求得机会。

&esp;&esp;“相信高将军是忠心的,本将会如实向至尊禀告你的功绩。靺鞨人也终将成为历史,像是我一样,三代以后,成为汉人。是多么令人骄傲振奋的事情!”

&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