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100、一百章求营养液嗷~(2 / 3)

个共同特色,那就是容易出错。容易出错则政令不顺,政令不顺受苦受累的还是百姓。

&esp;&esp;王熙正色道:“前人不休则后人难以更替,长此以往或有年老沉珂之苦,今医术发展,古时难以治愈之顽疾可有希望痊愈。臣以为,朝臣年至六十则可退休。”

&esp;&esp;王熙自己就是最高品级的官,他五十四岁了,提出年六十退休,也就是还能再做六年的意思。

&esp;&esp;其余人包括索额图、纳兰明珠等都四十余岁的年纪,听王熙首先这样说,心中猜测或许王熙也有过两年祈休的想法。

&esp;&esp;胤礽想一想朝廷上那些病逝官员的名字,纠结道:“年五十者既大病小病不断,称病之臣不在少数,六十退休,是否太晚。”

&esp;&esp;众人皆沉默以对,纷纷去瞧王熙。

&esp;&esp;可就算大病小病不断,熬到王熙这个岁数,让他刚升官就退休,这就太不给王大人面子了。

&esp;&esp;王熙顺治四年中进士,沉浮官场至今三十五载,什么样的人没有见过,他见小太子是真忧心发问,而非与他针对,遂开口道:“殿下,臣今年五十余四,殿下看老臣,是否还能胜任这职务?”

&esp;&esp;胤礽观察王熙,见其奕奕其神,目光睿智,点了点头,又问王熙:“大人可有生病之忧?”

&esp;&esp;“病来时乃天意,年过四十者,人约有疾,纵使是索相,亦有眼神不好的毛病。”

&esp;&esp;对了,三姥爷还是个近视眼呢,看书看出来的!

&esp;&esp;自从普及了眼镜以后,有索额图带头将眼镜戴着,朝臣们不觉丢人,自觉有眼疾者能得眼镜之物,爱护如斯,戴着处理公务得心应手,胤礽放眼望去,六位大学士中,有近半戴着眼镜。

&esp;&esp;“不妨再加附条,年过五十则为老人,五十至六十身有疾者,可减之医所费之财。”

&esp;&esp;“身有疾而称病,或带病上任实不可取,汗阿玛怜惜臣子,必舍不得有臣子过劳卒于任,不妨命五十以上官员可附两位副手,称病时副手可顶替其通行政务,病愈时为其分担政务压力,做其余杂事。”相当于是给年迈的老臣配两位秘书了。

&esp;&esp;【内阁大学士就是皇上的秘书,小朋友再给秘书配秘书。】

&esp;&esp;“殿下所思有理,而六部侍郎,已经为六部尚书们做到此事。其余官职,多为下属接替事务或交由皇上安排。除此以外,需多设官职,此不止退休养老之事,而成朝中大事,非殿下所能决定。”这话要是别人说的,或许会得罪小太子,却由索额图说出,则是满腔慈爱,殷殷教导。

&esp;&esp;“大学士们也是如此吗?”胤礽说道。

&esp;&esp;“殿阁大学士若有病故,亦有先例不再设置,如今的大学士也不是职缺都满的,朝中能任正一品大学士者寥寥无几,而内阁参议朝政、草拟文案,则以内阁学士们为主力。”

&esp;&esp;【谁都不愿意多一个副手来分走自己的权力,培养扶持自己亲信就另当别论啦!不然三姥爷与明珠还怎么能斗成那样呢?小朋友别看现在顺风顺水,那是因为这事儿没有触及到他们利益,要是遇上有利有弊,他们就会互相扯后腿了。】

&esp;&esp;最终,众人商定为“五十五岁以上享有医疗减免,五十五以下则一切如常。”

&esp;&esp;最终草拟出来的章程,所有人都很满意,一致通过以后,则会在次日早朝由人上奏给帝王,念读内容,而后道“臣拟旨……钦此。”

&esp;&esp;皇上再说准还是不准,准了,这事儿就推行下各部执行。

&esp;&esp;胤礽喜欢思考与提问,他的发散思维,往往想得更加深远。

&esp;&esp;待众人散去做其他事务,索额图想要靠近,却碍于王熙横在其中,不可与太子殿下在此显得太过亲昵,于是放弃。

&esp;&esp;而王熙问胤礽:“臣见太子殿下深思良久,不知殿下可疑虑?”

&esp;&esp;胤礽看看其他人,又看看他,谦虚地小声问王熙:“王大人朝官推行退休制度都需要考虑这样全面,那士、农、工、商中的‘士’退休问题解决,农、工、商人的退休问题呢?圣人曰‘幼有所养,老有所依’,大清可能做到令天下人亦老有所养?”

&esp;&esp;王熙惊讶极了:“殿下还想要将此举推行至整个天下?”

&esp;&esp;胤礽摇了摇头:“恐怕会有诸多困难,孤只是想到了,于是来问大人心中疑惑。”

&esp;&esp;王熙沉吟片刻,解答道:“天下人的退休制度想要实行确实很难,因为那其中付出的银钱,会成为国家开支的大项,而士、农、工、商,人数众多,职务不同,难以下达规定。”

&esp;&esp;“不过,朝堂亦有对老幼鳏寡的扶助服务,救济赈灾,养幼抚老甚至是地方官们政绩的一个体现,有不少能臣都在治下兴义学,置办育婴堂、儒寡会等等。”

&esp;&esp;胤礽又问:“若以其所纳之税来计数呢?”

&esp;&esp;“税收不可妄动,此与前者并无联系,”王熙严肃道。

&esp;&esp;胤礽问王熙:“并非是税收,而是纳入养老、医疗金,积少成多,待缴纳一定年限,到了养老年纪即可享有养老帮扶之策。取年轻人所纳之钱粮以济养老,而年轻人终有老的一天,如此推行,可能达成令大清百姓老有所养?”

&esp;&esp;太子好奇的十万个为什么,犹如醍醐灌顶,直击王熙心头,眼前本不可通行的道路豁然开朗,而王熙仍想挣扎:“不可再增多百姓负担,且此法若推行,恐怕不能够令人信服。”

&esp;&esp;胤礽还好有小美,尽管绞尽脑汁,思维发散时却有个方向,他再追问王熙:“也许可以从最便于管理的‘士’先入手,为国做事之士如官吏、国子监先生等进行推行,增加政令可信之处,又有朝廷做主推行,令农、工、商自愿缴纳,并不强迫,也许长此以往可潜移默化达到老有所养的目标?”

&esp;&esp;“此法若能推行,对国库的负担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因为是用百姓之钱财养百姓,唯独在医疗这一块,需要国家投入钱财与培养大夫,可孤听说地方官也有兴建医馆的举措来惠民,这些若是由朝廷来牵头,也许能发展成一件庞大又利国利民的大事呢?”

&esp;&esp;王熙怔了怔,给胤礽畅想的未来弄得心头直跳。

&esp;&esp;“王大人,此事若能做成,是否能令百姓对大清更信任?也让他们更加安定?有了保障,若能做出信誉,得到惠处的人会心怀感激吗?若家中有老少而壮年男子前去参军,能不能又另外帮扶呢?”

&esp;&esp;没有康熙堵住胤礽的小嘴,那张发散思维的小叭叭叭地对着王熙连环攻击,每提到一个问题,都令这位老臣也跟着他的思维进行思索。

&esp;&esp;王熙:可行不可行?

&esp;&esp;章程几何,考虑不周如何完善,胤礽全都没说,他就发散思维来了个十万个为什么,将王熙说得手指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