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红楼之挽天倾 第760节(1 / 3)

&esp;&esp;就在几人议论之时,忽而,沿着柳树葱郁生烟,依依而行的河堤方向,现出一道人影,几是发足狂奔,踏着泥泞,迈过雨后疯长的蒿草,头戴蓑笠,身披蓑衣的青年在众人面前立定身形,散开的披风赫然现出飞鱼服,拱手道:“都督,淮安府急报!”

&esp;&esp;贾珩面色默然,转而看向刘积贤。

&esp;&esp;刘积贤上前接过一个牛皮纸包,打开,从内抽出一册公文,转身双手递送过去,“都督。”

&esp;&esp;贾珩接过公文,凝神看去,随着时间流逝,面色倏变,眉头紧皱。

&esp;&esp;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贾珩面色铁青,沉声道:“黄河灌入淮河,淮河决堤,泗州被淹,其州治虹县已成泽国,不知多少百姓葬身鱼腹,这个高斌!”

&esp;&esp;贾珩愤然说着,将手中的黄色笺纸递送给在场的几位官吏传阅。

&esp;&esp;一县被淹,这要死多少人?

&esp;&esp;几人闻言,都是心神剧震,急忙接过奏报传阅,童孔微缩,遍地生寒。

&esp;&esp;徐开将手中的奏报递给一旁的祥符知县,此刻代掌开封府事的宋暄,道:“淮河河堤年年都有户部拨付例项修缮、加固,去年好像才修缮过一次,怎么会?难道比我们这边还要险?”

&esp;&esp;开封府的南北大堤同样是刚刚加固不久,可这几天面对可要吞破一切的黄龙,岿然不动,而已修有数年之久的河堤,竟一冲即溃,焉有此理?

&esp;&esp;“于土石物料以次充好,官员上下其手,河堤虽修好,但只是泥堆的样子货。”关守方眉头紧皱,忿忿说道。

&esp;&esp;贾珩冷声说道:“就怕这只是溃决的开始,一旦淮徐两河,尽皆决口,高斌百死都难赎其罪!传本官将令,京营即刻抽调八千骑军,由果勇营参将蔡权统率,以快马前往泗州救灾,漕粮卫的人手不够,需得河南增援。”

&esp;&esp;已因中原平叛而升为参将的蔡权拱手应是,然后唤上几个属下点兵去了。

&esp;&esp;贾珩吩咐完之后,道:“本官要即刻向朝廷写奏疏,奏明此事。”

&esp;&esp;不用想,整个神京知道黄淮泛滥后,估计都要乱成一锅粥。

&esp;&esp;大汉,神京城

&esp;&esp;就在泗州被洪水淹没后的两天后,淮扬各府县奏报黄淮泛滥之灾的公文,已经陆陆续续以六百里急递送到京城,经由通政司递送至内阁,而在神京自然引起轩然大波。

&esp;&esp;大明宫内,崇平帝端坐在含元殿大殿的金銮椅上,这位中年天子,两道瘦松眉宇下的目光,冷冷地扫视向下方的内阁、军机、五府六部、翰林科道、寺监的文武官员,如冰铁交鸣的清冽声音在整个殿中响起,恍若刺骨的寒风刮过,让殿中持笏而立的文武群臣心头凛然。

&esp;&esp;“朕每年拨付南河二三百万两银子,南河凡有所请,一概拨付例项,不想今天就收到这一堆河报,淮河决堤,泗州淹没!”崇平帝面色如霜,冷声说着。

&esp;&esp;忽而从金銮椅上站将起来,看向下方群臣,冷声说道:“何人所言,河堤固若金汤,可当三十年不遇之洪汛?!”

&esp;&esp;整个含元殿内寂静一片,落针可闻,只有殿外传来的雨水落在丹陛上传来的清脆声响,“滴答”,“滴答”,却让殿中群臣觉得时间格外漫长,一个个胆战心惊,都将头垂在笏板上,不敢抬头直视已是暴怒状态天子。

&esp;&esp;“据奏疏所言,或有近万百姓罹难洪灾,妇孺老幼,溺毙水中……中原离乱,贼寇肆虐,官军伤亡都没这般惨重!”崇平帝愤怒说着,将手中拿着的一封内阁阁臣赵默递送而来的奏疏狠狠扔在地上,此举无疑让百官心头剧震。

&esp;&esp;“臣等惶恐。”随着崇平帝怒不可遏,朝堂百官纷纷跪将下来,山呼海啸的“惶恐”之音在殿中响起。

&esp;&esp;“惶恐?”崇平帝目光扫视着一个个跪着的文武百官,冷声道:“是朕惶恐!”

&esp;&esp;众臣闻言,将头埋在地上。

&esp;&esp;“中原民变,彼时贼寇登高一呼,百姓群起响应,如非永宁伯所领京营戡乱及时,这场乱事是不是要拖延到今日?”崇平帝目光幽深,道:“如今黄淮泛滥,隔断南北,隔绝漕运,朕要惶恐在这大明宫丢了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

&esp;&esp;此言一出,殿中众臣一顿,纷纷叩首而摆,“臣等有罪。”

&esp;&esp;“杨阁老,你为内阁首辅,淮河之患,该当如何?”崇平帝面色冰冷如铁,似乎在瞬间压抑了怒火。

&esp;&esp;杨国昌原本垂着请罪的皓首微微一震,手持象牙玉笏,苍声道:“圣上,老臣以为如今当务之急有三,救灾、防汛、抗洪!而查察贪腐,待河汛之事完结后,再派要员查察,据老臣所知,南河河台衙门贪腐情状,左副都御史彭晔前有参劾,永宁伯也多次提醒南河河台警视河汛,而圣上更是多次下诏谕申斥,彼等仍玩忽懈怠,酿成此难,当穷查彻究,议定相关人等之罪,以正视听!”

&esp;&esp;崇平帝目光平静下来,瞥过一旁的韩癀,说道:“韩卿。”

&esp;&esp;韩癀抬起头来,同样将头贴在象牙玉笏上,道:“回禀圣上,微臣也以为,唯今紧要之事还是抢修河工、赈济灾民,另外微臣以为可行文总督河南的永宁伯,如有余力,可派遣京营军兵应援淮泗,救援南河。”

&esp;&esp;“工部!”崇平帝又是看向工部尚书赵翼。

&esp;&esp;工部尚书赵翼拱手道:“圣上,微臣以为,工部应派遣一批都水监官员前往淮南,巡视堤堰,督抢险工。”

&esp;&esp;“允奏。”崇平帝默然片刻,沉声道。

&esp;&esp;正要唤着众臣起来,忽而,就在这时,殿外内监尖锐的声音传至殿中,“陛下,永宁伯六百里急奏!”

&esp;&esp;殿中众臣都是心头一惊,偏转过头看向来人,见着手持奏疏的中官,不少文臣都皱了皱眉,而后身穿大红袍服的内监进入殿中,将手里奏疏递送给戴权。

&esp;&esp;戴权打开锦盒,从中取出奏疏,恭敬地以双手递送过去。

&esp;&esp;众大臣见到这一幕,心思莫名,暗道,这就是军机处的密奏?

&esp;&esp;军机处从贾珩开始,因为身兼锦衣都督,往往以事涉军国机密而行密奏,这一奏事方式,崇平帝打算将其试行推广至诸省督抚,这样不走通政司,就没有人知道其中陈奏了什么。

&esp;&esp;此刻崇平帝接过奏疏,垂眸看着奏疏上的文字,脸色稍霁,沉吟片刻,道:“河南也有险工,但开封府城南北大堤,暂时无碍,永宁伯将行辕驻节在河堤,这些时日渡过洪峰五次,并言已收到泗州相关水灾急报,已从京营紧急抽调近万骑军,驰援淮泗,并建言朕工部即刻派员南下,检视、督修河堤,如有险要之地,当及早谋划,以免再有泗州惨事重现!”

&esp;&esp;这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