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55节(2 / 5)

食住行,买活军也不比强求一定都要由自家经营,徐子先以为,如果能解除了关于剥削的疑虑,通过一些手段来限制商家的利润和规模,对于民营经济采取开放鼓励的态度,似乎也并无不可。

&esp;&esp;“这些东西,无伤大雅,做得好不好,上头也不太关心,只要够用即可,即便在设计中,已经通过地域性的同行竞争,来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但要说如千金堂一样敏捷前瞻,那也是办不到的,做多错多,尤其是如今举报信写的如此方便,大量吏目照章办事、明哲保身,这是可预见的结果。”

&esp;&esp;谢双瑶认为这是合算的,虽然会牺牲一些创造性,但长远来看,大家都照章办事,整体收益还是较高。因为一旦放开了太大的口子,随着自由度一起出现的将立刻是规模庞大的贪污。不过,这政策也的确会带来一个结果,那就是官营厂子有一大部分整体活力不足,脑子笨,转弯慢,对市场相当的傲慢,是不会如范十三娘一样,完全沉下心去聆听市场呼声。而且,这也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譬如说,对于商户掌握权力后的担忧,在这种制度中就能完全消失吗?权力是始终存在的,不存在于商户手中,它会完全回到谢双瑶手里吗?如果没有,它又去了哪儿呢?

&esp;&esp;对于这些模糊的担忧,徐子先的感受或许是淡薄得,他从已知的条件出发,只能推出一个结果,“如此,鼓励范十三娘继续经营,甚至给予一些扶持,这不是利大于弊的好事吗?六姐为何一再犹疑呢?”

&esp;&esp;谢双瑶沉默了一会,也少见地露出了苦笑。

&esp;&esp;“大概是因为我始终还有一些顾虑吧——徐先生,如果说,在这世上还有什么东西值得我去畏惧的话,那我也只会畏惧这个东西。”

&esp;&esp;“它似乎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至少,我找不到绕开它的办法,它似乎是社会形态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我又很清楚地知道,它究竟有多么的可怕。”

&esp;&esp;“六姐怕的是——”徐子先不由有些动容,却也非常迷惑,他和谢六姐已经接触几年了,对于她的一些威能,也了解得很清楚,在徐子先看来,这世上真没有什么人物,能配得上做谢六姐的劲敌,甚至让她也感受到了一丝不确定。

&esp;&esp;这一定是天人们在仙界也未曾解决的劲敌,徐子先本能地分析了起来,只有这样,才会让谢六姐也有一丝不肯定,因为她并未完全地战胜过它,所以并不知道未来将会如何推演,在事前,也没有全盘的预估和展望。

&esp;&esp;“是什么东西,竟如此棘手呢?”他不禁便轻声的,不安的询问了起来。

&esp;&esp;“是一种极其贪婪的东西。”

&esp;&esp;谢双瑶回答他,“是一种永不休息的东西,是一种近乎无所不能的东西,也是一种天生就蕴含了邪恶的东西,我希望——我也相信……”

&esp;&esp;她的声音里有一丝叹息,但最后还是刚硬了起来,充满了决心与魄力。

&esp;&esp;“这也将是一种注定失败的东西。”

&esp;&esp;第308章 大慈善家(上)

&esp;&esp;今年这个冬日不算是太冷, 云县这里,温度很少有下10c的,也就是腊月里下了几场雪, 这才有几日到了零下,但现在也已经顽强地回到了零上1、2c,毕竟是南方, 即使受到小冰河期的影响,南方的温度对于北方人来说, 还是令人感到愉快的。

&esp;&esp;对于温度的精确表示, 是来自范家在云县西北的新宅子里添置的水银温度计——温度计、塑料手表这些东西,在京城只能从阉党指定的几家店铺中购买,但到了买活军这里, 售卖它们的渠道就很多了。譬如水银温度计, 这个东西, 买活军是可以自产的,大概便只要三两银子便可买一支, 现在云县凡是殷实一些的家庭, 都很流行在屋内墙上挂一支温度计,每天早上起来,可以先看看温度计,来决定自己今日的衣着。

&esp;&esp;不过,温度计其余季节还好, 入冬之后,便要拿到屋外去了, 因为屋内会燃上地龙, 至不济也有买活军的新式炉子——蜂窝煤的炉子, 现在已经普遍都带烟筒了, 而且还有配套的圆孔玻璃,就是按照烟筒的尺寸吹出来的,冬天来了以后,只需要小心地卸下原本在小窗格里的玻璃片,换上这圆孔玻璃,便能把煤炉的烟筒伸出去,当然,也有懒惰的人家,装上就不再拆卸了,这扇窗户从此单面开,这样,便能放心地在屋子里用煤炉了。

&esp;&esp;虽然在云县这里,能造得起水泥房的,当然也都流行造个‘地暖’,但煤炉在正式烧地暖以前,也是个很有益的补充,因此每到冬天,家家户户的窗户外便都伸出了一个黑洞洞的烟筒口来,时不时地冒出一缕青烟。而范家更是直到前几日下雪,这才正式烧起地暖,在此以前的天气,他们还并不觉得十分冷那。

&esp;&esp;像是地暖这样的东西,在北方也是有的,叫做暖阁子,一般都是特制加高的木制小阁,安置在屋内一角,底下是一道可以打开的小木门,启用时便打开木门,放入火盆,阁子里很快也就暖和了起来,不过,在里头坐的久了,有时也会感到很气闷。

&esp;&esp;买活军的报纸上还特别刊登过文章,指出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会通过木地板渗透到暖阁里,让氧气浓度也变得稀薄,因此如果要使用暖阁子,务必要注意通风云云。十三娘自从看了那篇文章之后,已有两年拒绝进暖阁子了,这还是她第一次愉快地享用着安全的地暖。

&esp;&esp;总的说来,她还是很喜欢云县的冬天,这种随遇而安的态度,还让底下人多少有些犯嘀咕呢——就不说生意上的事了,饮食上,十三娘也迅速地发展出了吃海鲜的爱好,家下人每顿吃着自带的厨子做的手擀面时,十三娘早就沉浸在云县的各地美食里了。

&esp;&esp;她认为云县比京城还好吃,京城的名店或许更多,但和她关系不大,而在云县这里,只要有钱,天南海北的饮食,就没有吃不到得,甚至比原产地还要更精致——谁让买活军这里的白糖、精盐和面粉都比外头便宜呢,便连她,不也占了本地物产便宜的好处吗?

&esp;&esp;“嗯,好吃,好香啊,这红薯烤透了,甜得淌水呢。”

&esp;&esp;十三娘来买活军这里,屈指算来也大半年了,她认为这个地方很旺她,虽然也有些小小坎坷,但最重要的生意实在是做得很顺,千金堂一炮打响,只靠一味养生丸,便在大江南北都有了名声,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回本,但任谁都能看出来,这门生意前途实在远大,便是山阴和京城里写来的家信,语气也是一变再变,可以说是前倨后恭。

&esp;&esp;十三娘一生中最扬眉吐气的时刻,诚然便是此刻了,虽然家里人并没有明确承认,但她已经俨然以‘范家最有出息的儿女辈’自居,并且已经写信回家要钱要人,预备年后就试探着向官府提出供货的要约,看看能不能把合同给签订下来——这门生意,当然不能全由她来做,家里还是要来人辅佐,但毫无疑问,合同的主体依旧必须是十三娘。

&esp;&esp;这是因为,只有她才有这么高的政审分:十三娘把千金丸前三个月的收入,其中分成给她的那部分,分别捐给了放足权益促进会、孤儿权益促进会,还有新成立的医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