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此事在此时,是非常骇人听闻的事情,一般人都讲究个叶落归根,年纪大了,不会轻易离开家乡,就怕客死异乡,带来种种麻烦。谁能想得到八十老母,居然还要主动远游?便连庄掌柜,听徐振之说起,也是瞠目结舌,直道,“果然是虎母无犬子,老安人志向令人佩服之至!如此一说,徐兄特意从陆路走上这么一遭儿,竟是来探路的了?”
&esp;&esp;徐振之苦笑道,“正是如此,因家母毕竟没有坐过海船——”其实连他自己虽然走南闯北,但也没有坐过海船,所以本能还是选择了运河链接陆路的走法,从江阴到衢县,这一路他是走过的,河运对老安人来说,还算能够应付,毕竟也是一辈子坐船的人家。不过,如何从衢县到云县,这般缓缓游历,一路上条件如何,徐振之自己不走一遍,是不会放心的。
&esp;&esp;庄掌柜一听,立刻笑道,“若说陆路,天下再没有比我们买活军这里更好走的路了,弹簧马车一装,水泥路这么一跑,那叫一个稳当!不过,若是要说安稳少折腾,那不如还是从武林上船,走海路直放云县,只要避过台风,秋后出发,海上毫无波澜,就和在平地里坐着一样,我浑家弟弟,去年去鸡笼岛做买卖,回来和我们极力吹嘘,说是海船不知胜过河船多少呢!”
&esp;&esp;徐振之笑道,“正是如此,我也有所耳闻,因此,这一次先坐了马车,一路打尖去云县,便打算从云县乘海船回武林,如此摸透了整个行程,才好去接我母亲。”
&esp;&esp;庄掌柜不免又称赞徐振之一片纯孝,考量仔细,又对庄子说道,“你瞧,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徐先生的游记写得好,也不是闭门造车造出来的,你想要写出好故事来,不充分接触社会,那可不行。”
&esp;&esp;庄子听了,涨红了脸不住点头,徐振之看在眼里,心下微微纳罕,稍一探问,才知道原来庄子摆这个饮食摊,也不是指着它赚钱,而是因为他一向爱好小说,原本是看,看多了,自己也想学着写,只是写时往往抓耳挠腮、痛苦万状,写出来的故事,又极为勉强,脉络不能成型。他父亲便道,“写故事,先要了解人间百态,你从小浑浑噩噩,在人情世故上没有半点用心,于世间百工没有一点了解,你能写什么故事?”
&esp;&esp;因此,便让他在自家店铺门外摆个摊子,一来是有个事做,二来,也是让他多接触人情世故,了解社会的意思。
&esp;&esp;徐振之听了,倒对庄家人大为改观,笑道,“这个想法不俗!不错,写小说总要广博见闻,别看那些传奇故事,似乎简单粗陋,想要仿写也不容易呢,多积攒、多历练,确实是好事。”
&esp;&esp;庄子除了看小说,看食谱之外,便是喜爱徐先生的游记,闻言涨红了脸不住点头,庄掌柜这里也不在意,又请教徐振之来买活军的另外两件事。徐振之笑道,“第二件事,不必说了,自然是来取钱的。”
&esp;&esp;说着,大家都是会心一笑——买活军给他的稿酬,日积月累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现在存在银行里,只等着徐振之去取呢,他这一次动身前往云县搭船,除了主要目的以外,也是要顺便取出这笔钱来,毕竟,徐振之游山玩水,并且记以咏之,已经有十多年了,能从这件事中获取一些钱财,那还是和买活军打上交道之后,虽说不缺这笔钱花,但是,挣钱的感觉毕竟是相当新鲜而喜悦的,他也想把自己挣来的钱,放在手中抖一抖,看看有多少份量。
&esp;&esp;至于第三件事嘛,说起来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徐振之的双目闪闪发亮,道,“报纸上不是说了吗,要恢复故土、开拓南洋——”
&esp;&esp;“三宣六慰、旧港、吕宋、安南,这样的地方,怎么能少得了我徐振之的身影,少得了我的《徐侠客笔记》呢?”
&esp;&esp;第346章 买地风情(上)
&esp;&esp;要说到买活军光复南洋的事情, 福建道这里,倒也不是不关心的——自古以来,福建、广府两道的百姓,就是下南洋的主力, 这些年国内天候不好, 倘若不是买活军兴起, 就说前几年闽南的一场大旱, 那些走投无路的农户, 有许多就要投亲靠友,成帮成派地往南洋过去。
&esp;&esp;他们要去的地方,从满刺甲到吕宋, 是按籍贯分的,这个籍贯的前辈在什么地方落了脚, 都会设法回来报信, 若是在南洋混出了一点成绩,也心心念念要回乡修宗祠,另外也招揽本地的乡亲,去南洋发展,壮大汉人在南洋的声势。
&esp;&esp;这样的南洋开拓史, 已经持续了百多年了, 以旧港宣慰司和吕宋总督设置时为高峰,其时华人的海权, 实际上已经扩张到了如今买活军所说的赤道附近,在南洋一带航行的船只,合法不合法的都是大敏的形制, 便是横行南洋的海盗王, 那也是华夏苗裔。
&esp;&esp;这百年来, 大敏闭关锁国,厉行海禁,对南洋的影响力逐渐缩小,海权也被洋番占据,如今东南亚一带,已有不少洋番设立的居住点,当然这不意味着南洋的华人全数消亡,大多数在南洋讨生活的华人,仍然可以维系农庄主的身份,占据田地耕作,只是时常遭遇土人劫掠,又有洋番威压,日子比百年前要难过得多了,买活军崛起之后,倒有些许胆大的儿郎,乘船回流老家,想要重新回到华夏发展的。
&esp;&esp;临城县这里,虽然是福建道北部,马上就要和之江道接壤,但消息到底比之江道要灵通得多,徐振之想要去见识南洋风土,庄家父子非常赞成,而且以为这是一件十分潇洒豪快的事,便立刻说起了他们知道的南洋消息:“现在那些回流到我们这里来的老南洋,都被征召了起来,六姐要让他们领航,先取吕宋,再取旧港宣慰司的几处港口。”
&esp;&esp;“如满刺甲、爪哇,现在荷兰人盘踞叫做巴达维亚的地方,原本是叫椰子城的,也要拿下,再有三佛齐所在的狮子城,都是六姐必取的地方,只是不知道将来什么时候纳入版图,眼下来说,先取吕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esp;&esp;这些陌生的地名,对于徐振之来说,简直比醇酒还要动人,比浓茶还要醒神,他俨然已有些迫不及待了,忙从怀中珍重掏出了买活军印发的《万国堪舆图》,慢慢展开,在那港口上标注着庄家父子说到的名字。原来这图是买活军取了壕镜之后,从大教堂中得到底稿,大量印发的,其中许多地名采用的是洋番的说法,比如说椰子城,就叫做巴达维亚,而满刺甲、爪哇等地名,在地图上的标注也十分的粗略,并没有庄家父子说得这么仔细。
&esp;&esp;“买活军这里,有一点是极好的,那就是……”徐振之有些词穷了,心醉神迷地望着这堪舆图,半晌才叹道,“那便是人无不可言之事,无不可做之事,这样的地图,本来是何等珍贵,何等忌讳的东西,天下间能看到这样宝物的人家又有多少?也就只有在买活军这里,一份不过是二十文钱——还是彩印!任何人都可以买回一份来,悬挂在屋中呢。”
&esp;&esp;“想买活军这里的孩童,从小便看着这样的堪舆图长大,气魄、眼界,又岂是寻常?自然而然,便奋起雄心壮志,以天下为己任,又可读书识字,前程之远大,哪里是外头那些苦命的百姓可以想象的!”
&esp;&esp;“这是自然了!”
&esp;&esp;庄家父子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