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83节(2 / 5)

个人都有个人在意的点,现在有些本事的人家,结婚时对于婚书的谈判,简直就如同商铺之间谈合同一样,郑重其事,两边都要请托媒人——有时还是状师——过来顾问,关于财产、工作,子女的分派,房屋的份额,彩礼的用途,一一都要谈得清清楚楚,自然也因此形成了不少不成文的规矩。

&esp;&esp;以阉人和寡妇的婚姻来说,因为没有后续的子女问题,婚书反而简单了,双方一般都会谈定,财务上并不分开,若要离婚,男方能带走多少财产——一般不会约定具体数额,而是每月收入的几分之一,与婚姻存续时间的乘积,而若是婚姻持续到老,则寡妇的几个子女,对男方也有赡养照看的义务。

&esp;&esp;对阉人来说,等于是投入了金钱与养育儿女的劳力、心力,也有两手准备,若是事成,有儿有女,颐养天年,若是不成,自己也能带走一部分钱财,不至于临老被一脚踹开,血本无归——自然了,这是寡妇一方有产业,需要劳力的时候这么写婚书,若是阉人自己有钱有势,寡妇没家没业的,自然又是另一种写法了。

&esp;&esp;在这一点上,阉人对寡妇还是颇有吸引力的。因为在婚书上,少了不少纷争,日后的生活中,自己已有的儿女也能免除坎坷。如今大多寡妇,若是找了条件相当,或者是高出许多的丈夫,别的不说,带去的儿女自然是没有后夫财产继承权的,生活费上,有些家庭也是约定了从寡妇自己的收入出,多少有些各顾各的味道,寡妇自己收入若是不高,便会感到很大的压力,阉人会把钱投入对前夫子女的教养,这一点是很难得的。

&esp;&esp;除了这点不同之外,阉人的婚书和其余婚书也没什么两样,对忠贞权这条款,大家也都约定得很仔细,像是常平康这样,在衙门做吏目,卖相也颇不差的阉人,有张平泰的帮衬,想要找个寡妇还真不难,只是他对这件事不太着紧罢了——常平康今年不过是二十多岁,哪怕他找个小寡妇,带了襁褓里的孩子,等到他七十岁,需要人养老了,那孩子也五十岁了,也是垂垂老矣的年纪,指着他来给自己捧汤捧饭的,那是妄想,人眼往下看,到那时,只怕养子也忙着带自己的小孙子呢。

&esp;&esp;不过,他是个谨细人,既然张平泰已经结婚了,常平康就不会把自己的考虑说出来,恰好这几道辣菜,也糊住了张掌柜的嘴,叫他吃得嘶嘶哈哈的,一时也忘了这一茬,两人用了几碗米浆,出了一身的大汗,直是畅快无比,饭毕,张平泰又随常平康去宿舍洗澡,直呼道,“到底是衙门宿舍,连自来水都用上了,令人怎不艳羡?”

&esp;&esp;这自来水,只要有钱造铁管,又养了牲畜车水,附近有粪池,其实也不难置办,自从被发明出来,各地的殷实人家以及衙门、商行、客栈,只要是能养得起骡马的,都是争相措办,不过,若是想要有冷热水,那就得再设立锅炉,而且只能定时供应热水,因此除了一些客栈之外,别处是没有的。

&esp;&esp;这也是天气热了,那水在水塔里也被晒得微温,这才可以在自家卫生间里洗澡。张平泰是先看了看水塔的高度,知道存水量大,多个人洗澡也无碍,这才沾了这个光,手脚麻利地冲洗了身子,便急忙告辞而去。常平康看看天色,又在心底默算了一下更鼓,此时还在初更,便回屋点亮了煤油灯,心中暗想道,“也不知我什么时候才能买个仙表在手。”

&esp;&esp;原来如今这腕表,也早不是从前的售价,更不是所有吏目都能配备的了,便是吏目、医生,也都只能是用自己的政审分兑换,常平康等人的政审分便是及格了,也都要留着以备不时之需——将来若是尿道重建术有了进展,手术成熟以后,谁知道排队顺序是不是按政审分决定的呢?

&esp;&esp;因此,虽然他是搞接待的,最是要准时办事,但常平康还是没有手表的,只煤油灯这种东西,按他的级别可以领用,不过常平康也尽量都把份额让给佘四明,小佘经常通宵达旦地搞算数,他的煤油份额准是不够。

&esp;&esp;今日,也是因为自己写了一封信的缘故,常平康心绪难平,这才忍不住翻开了政治课本,心不在焉地翻阅了起来,到底也没学进去多少,一时间禁不住有些后悔——孟浪了,这样的小事,就该背了些委屈,写什么信呢?

&esp;&esp;一时间又是想道:如果课本上所写的东西,哪怕有一两分是真实的,那这封信就该写,该寄。常平康对于连部长训斥自己的话语,倒也并非不服气,若是都按照课本上所写,确实他该在佘姆妈煮第一锅鸭头时便予以制止,只是,他本也没有把课本上写的东西都当了真,因为他所见到的这些东西,并没有完全改易了他对世界的看法,既然连部长可以随意吩咐,破坏了规矩,塞了一个专家的亲眷进来,这完全是旧式的裙带关系——那么,他便完全有理由按照旧式的办法来处理这件事情。如果连部长觉得,一切都要按新式的办法来的话——那,按新式的规矩,常平康也完全可以寄出这一封检举信。

&esp;&esp;现在,他一面担忧,一面倒也期盼起了这封信的结果——按照道理来讲,像他这样的人,应该很珍惜如今的生活,本不该再给自己找事了。但是,常平康孤身一人,在这世上也不会有任何血脉了,他有时倒又有了一点倔强,他想要看看,这封信到底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课本上写的东西,又值不值得当真去相信。

&esp;&esp;常平康在雪亮的煤油灯下,哗啦啦地翻着政治课本,他习以为常地度过着孤独的夜晚。他在思忖着,等待着。

&esp;&esp;第364章 扩张与污染

&esp;&esp;“所以说, 目前最突出的矛盾还在于原材料的不足和运力的紧张……”

&esp;&esp;时间已经进了八月,中秋节还没到,但天气已经显著地凉了下来, 衙门中的吏目都要比平时少了许多——八月正是收夏粮的时候,六月底, 正是抢种抢收的时候, 打下来的谷子要晒,要筛,从稻穗最终化为黄橙橙的干谷子也需要时间,再加上新秧苗下地, 还得分心去照看地里, 因此, 买活军在八月里征收夏粮。

&esp;&esp;这是一件大事, 不止是去纳粮的农民,收粮的粮站, 各地的粮仓要清扫准备入库, 要派人去监督交账, 查看粮食贮藏的情况, 还要安排下一步甚至是明年的生产,对于各地的农业局来说, 这是一段最忙碌的时间,往往要向其他兄弟部门借调吏目,前去乡下奔走帮忙——还不止于此, 每当这个时候,城里也格外的冷清, 因为大量农民工都会选在此时返乡, 过了这一段最忙的时间, 再出来继续原先的活计。

&esp;&esp;当然了,即便是人再少,会议也还是要继续的,谢双瑶坐在会议室里,一边翻看发言稿,一边聆听着王冲的发言,时不时插嘴点评。“实际上这是一个问题。”

&esp;&esp;“……是的,确实是一个问题,我在下一页就有谈到,主要是现在我们急缺的矿石,都来自于内陆,从产地运到港口的损耗很高,我这里有一份铁矿商人范佩瑶的来信,她说,如果能有一条水泥路,从山里运到港口,她就可以把铁矿石的价格降到现在的50,如果能在铁矿附近就建筑起高炉的话,钢铁的价格也可以降到现在的三分之一。”

&esp;&esp;王冲翻过一页讲稿,用很快的速度念了一连串数字,“根据我们买境的各大炼铁厂统计,如今每年我们的极限产能是三十万吨—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