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62节(2 / 5)

不誊抄,而是原卷送给考官批改,这都是和正科不同的地方。

&esp;&esp;今日这女特科,和男特科还有更不同的地方——女学生们是不脱衣搜身的,从宫中调来的胖大宫女们,和老嬷嬷们,中人们站在一起,板着一张脸,只是略微查看一下携带的书箱便让她们进去了,没有男子科考那特色的解衣项目:在这春寒料峭的季节,赏看平日里衣冠楚楚的举人老爷们,在长街上公然解衣,又被人细搜衣履,连头发都要解开了,以至于披头散发、赤身,往常这可是贡院开考时的一景呢。

&esp;&esp;但是,女特科这里,这样的搜捡便一概免去了,理由也相当的简单,和考卷不用誊抄是一致的,那就是特科的考卷,全是所谓的‘客观题’,有标准答案,选择题、填空题这种,是否给分完全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只有应用题的解答,是稍微可以衡量得分的,但标准卷中,对于应用题的答案,也是给出了加分点和扣分点。

&esp;&esp;每一个被录取的学生,其卷面都要经得起验算——这和是否黜落某份八股文卷不同,后者是可以辩论的东西,因为标准是完全唯心的,但对特科的卷子来说,根本就不存在特殊的照应,因为标准完全是唯物的,一切以标准卷为主,考官的个人意志,也因此被弱化到了极点,以至于他们会不会因为字迹而确认考生的身份,都成了无关紧要的事情了。

&esp;&esp;至于说夹带小抄什么的,在特科的考卷中也完全是无关紧要的,特科的考试以理科为主,甚至还可带算盘进入,还能公然带教材进去做参考书,因为这些卷子考察的知识,你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会的人,不看教科书也明白考察的知识点,可以从容做题,不会的人,教科书翻烂了也还是不会,倘若能现从教材里学会什么,那也是你合该考过——这便是你的本事。

&esp;&esp;只是,虽说有这样的区别,但头几年开特科时,还是按照千百年来的规矩,有这个搜捡小抄的步骤,为的是什么,似乎也不知晓,无非四个字:萧规曹随。又或者算成‘因循守旧’也可,总之,朝廷的规矩之古板,从这件事上便可见一斑了。

&esp;&esp;直到今日女特科开考,要顾虑到女子体面,且特科脱衣搜捡的确没有意义,也怕引来众人看热闹围观,倒闹得不堪,这才有主考官向上奏本,把这条规矩给减免了去,男特科反而因此沾光,他们是和女特科一块考的,也就免去了这一遭儿,得以衣衫完整地走进考场之中,当晚甚至还能回家歇宿,第二日再去考后头的科目——这不过夜的待遇,也是这一科跟着女考生一起到来的改动,为的是什么考量,那就不得而知了。

&esp;&esp;大抵地说,也还是因为考试形式的区别吧,正科考生,最重要的就是一道八股文的题目,为了这道题,他们要酝酿数日,中间自然是不能回家的,一回家就可以找外援来参谋,但特科这里,和童生试更像,一日一科,当日的考试,黎明入场,巳时正发卷子,日暮前必须交卷出来,天黑不掌烛,这一科考完之后,第二日是全新的一科,就算有名师在侧,也提供不了一点帮助,其实的确没有必要在考场中过夜。

&esp;&esp;因此,特科生是公认享福的,无须在那号子里苦捱,有道是‘袖手如神仙,往来彩云间,晨起拂轻雾,暮归带晚霞’,这打油诗据说便是某个考官,看了特科考生轻松自在的样子,有感于自己读书时在号子里考了多年数十场,方才脱离苦海的坎坷经历,脱口而出的赞叹。

&esp;&esp;与之对应的,还有一首打趣正科考生的顺口溜,也是他编的,所谓‘袖手如神仙——只有袖子了,往来彩云间——活气儿冒的,晨起拂轻雾——做饭烧炉子,暮归带晚霞——准是个臭号’!

&esp;&esp;所谓只有袖子,便是说科考入场,搜捡严格,要脱去全身衣物,只穿上下单薄里衣,让搜子来查看身上所穿的衣服——这时候倘若穿夹衣这是自讨苦吃,为了预防夹衣中混有小抄,搜子要把衣服剪开,内瓤全都掏出检查,这搜子又不是专业裁缝,还给你的时候很容易就出现衣不蔽体的情况,所谓只有袖子了,衣服都没了,那便是打趣正科搜捡的严格。

&esp;&esp;往来彩云间,冒的是活气儿,也是对应上一条,特科考生,穿着棉袄暖暖和和的,可正科考生因为只能穿单衣入场,三月里天气又是寒冷,倘若遇到倒春寒的天气,而又没有弃考,体弱一些的考生,呵气成浓雾,在号子里缓缓氤氲,可不真是活气儿聚成的彩云吗?还真有不少体弱的举子,考完出来大病一场,人都要没了的。说是活气儿冒的真一点不夸张。

&esp;&esp;至于晨起拂轻雾,这也是正科特有的现象,一住三日,他们不能总喝凉水,所以每日早上都要掏钱请巡场的送炭火过来,热饭喝水。但特科因为每日早出晚归,便不必在场内吃饭,吃完早饭进去,考完了出来即可。

&esp;&esp;最后一个臭号,也是特科不必消受的,特科考生少,大多人也不在考场中上厕所,尤其是女考生,因为不查夹带,还有自带小恭桶小痰盂的,也就不存在正科考试中,设在每条夹道尽头,和众人便溺大缸为邻的臭号了。这臭号的考生几乎都是必不中的,出去之后大病一场也是常有的事。特科能够避开这一点,着实是让正科的考生们又羨又妒,难怪以考官之尊,也做出这一首打油诗来促狭了。

&esp;&esp;便是京中不少人家,看到这特科的轻松自如,都是回家传说起来,道,“家有体弱的少爷小姐,还是让他们来考特科好些,考不中那便是不中了,总比考正科一般,下一次科场犹如脱一次皮来得好。”

&esp;&esp;也不乏有人家深以为然,从此强迫自己的孩子改了志向的,不过,此时聚在贡院前的考生和家长们,当然也不如旁人看来那样的轻松自如,不少家长都握着儿女的手细细叮咛,又是约定了一会在哪儿碰头,“便是做不出也不要紧,第一次开科,咱们便当是来考着玩玩的,我心肝儿可别走丢了才好。”

&esp;&esp;“姆妈,你说的这是哪里话来!”

&esp;&esp;刚刚十二三岁的小女儿,在娇养一些的人家,可不就是如此呵护的?也幸亏不必留宿贡院,否则这一次她肯定是不能参考的。贡院门口不乏这样的锦绣娇娥,红着脸一边安抚家人的情绪,一边好奇地左右张望,打量着家外的光景:这一看,就是跟着家里请的特科老师学的,或许还是蹭了兄弟们的课程,因着开考女特科的缘故,也是感到好奇,便求了家里人让她试一试,便是考中了,也未必会出来做官呢。

&esp;&esp;这便是朝廷开特科的好处了,任何一个东西,不论怎么歪风邪气的,和一贯的家风不符,但只要是朝廷开设的,总似乎披上了一层金箔,哪怕是最老成的家长也会转了口风。虽说真正最古板的人家,女儿连特科的科目,都是接触不到的,但朝廷开设女特科,对于京城一带的女眷来说,在风气上总是进一步的开明起来。

&esp;&esp;不像是从前,和使馆的女吏目走得近的人家终究有限,一道令下,京畿方圆数百里内的人家只怕都被惊动,今日的贡院门口,多了不少新鲜面孔,都是从前压根没在人前露面的深闺小姐,从这个角度来说,女特科倒是发挥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esp;&esp;“来了来了!皇妃们来了!”

&esp;&esp;眼看天色要放亮了,忽地远处便起了好一阵骚动,有些好事恶少,远远地便一路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