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他开始挖出“哈哈寺庙”,这座寺庙,已经无有甚值得太注意的地方。上下密宝被陆峰一力拿下,就剩下来“陆道人”所言语之地方。
&esp;&esp;便是由“莲师”,“赞普”和“寂护”三大唐卡悬挂佛洞。
&esp;&esp;陆峰弯腰从那间走过去,进入了这“哈哈大寺”的佛洞之中,最先冲入了陆峰眼神之中的,便是最上面的“普贤王如来”,陆峰看到了此处,微微摇头。
&esp;&esp;陆峰进去之后,依次行礼。
&esp;&esp;先行普贤王如来,再行三位,最后方才依从了“陆道人”的言语,从这巨大的普贤王如来的壁画之后转过去,便见到了后面的神龛。
&esp;&esp;看到了里头的空白容器。
&esp;&esp;“陆道人”说的“盘古血肉”,就在其间。
&esp;&esp;但是此处看上去,甚么都无有。
&esp;&esp;“如气如雾,萦绕此间。”
&esp;&esp;“盘古血肉如虚如实。”
&esp;&esp;陆峰徐徐说道,也无可得知是告诉谁。
&esp;&esp;他伸手去拿此物,便见到一只手按在了他的手上,那手亦是陆峰所说如此,“如虚如实”。
&esp;&esp;对于这一只手的出现,陆峰并无意外。
&esp;&esp;他甚至还有心情问道:“为何拦我?”
&esp;&esp;就是这说话的当口,在他的身边,从“虚”中,走出了一个“实”来,他徐徐而生,阻拦陆峰的人说道:“便是叫它在这里也好。
&esp;&esp;——你看不到此物,此物就看不见你。如此便就这样蹉跎下去,哪里不好么?
&esp;&esp;在这里放上十年,十五年,二十年,直到所有人都忘了此事,此地却就安全了。
&esp;&esp;也算是省了事情。”
&esp;&esp;陆峰闻言,不疾不徐的说道:“养虎为患罢了。
&esp;&esp;止无有法子,一味的绥靖也是无法的法,有了办法总比没有办法好——绥靖也是一种办法。
&esp;&esp;可是现在,我却有了手段,视而不见却不是好事。
&esp;&esp;——反倒是你,你见到了我的化身,一语不发。
&esp;&esp;见到了我之后,却又出来拦住了我,何故?”
&esp;&esp;虽然不懂的绥靖的甚么意思,但是根据上下的所说,大约也能猜到,见此,他说道:“哪里有甚么缘故,就是害怕罢了,怕你叫醒了这‘盘古’。
&esp;&esp;再这而言,我又不聋,你在外面做了这好大的声势,火烈烈,风呼呼的。
&esp;&esp;我如何能听不见?
&esp;&esp;你的化身,他的确是有些说法。
&esp;&esp;但是他唤醒不得这血肉。
&esp;&esp;你却不同,你是有本事唤醒了这血肉的,没本事的召不来这泼天的灾祸,但是此物落在了你的手上,说是泼天的灾祸,亦并非是信口开河了。”
&esp;&esp;话语意犹未尽,但是意思已经说透了。
&esp;&esp;陆峰收回了手,回过头看到了一个道人站在了他的身边,他上下看了一眼。
&esp;&esp;陆峰对于道人的身份,无有太多之观点。
&esp;&esp;也就秉承了朴素的“人靠衣装马靠鞍”的说法。
&esp;&esp;便是“道士”,身上的法袍也应是不同的。
&esp;&esp;衣冠衣冠,从衣到冠。先看衣,再看头上的发冠,再者而言,看看法器。
&esp;&esp;这道人身上的衣服就是精致又古朴。
&esp;&esp;就连头发丝,都一丝不苟。
&esp;&esp;看他身上的衣服,是“做法”时候才会穿的“法袍”,并非是“常袍”,应也是一位“大家”。
&esp;&esp;陆峰若有所思,顷刻之间,陆峰回手,拿出来了自己的“人皮古卷”。
&esp;&esp;对着地上就开始抖落了起来。
&esp;&esp;如此一抖落,抖落的里头丁零当啷的古瓶就落了下来,滚在了陆峰的脚边。
&esp;&esp;陆峰一脚踏住了这瓶子,以示降服。
&esp;&esp;指着这瓶子说道:“可识得此物?”
&esp;&esp;这却是问这个道人认不认识“老道人”了。
&esp;&esp;在此间见到了另外一位道人之后,陆峰立刻就想起来了老道士当年的言语。
&esp;&esp;——他们一行人,是从阴山过来处理一些事端的,这“哈哈寺庙”底下地脉不宁的事情,多少也能算的上是“事端”。
&esp;&esp;并且那些“道人”之中,是有“精通风水堪舆之人”。
&esp;&esp;这“道人”和“老道士”,可能都是一起来“密法域”之后,失陷在了此地的高人。
&esp;&esp;既然如此,陆峰便要问清楚了事端。别看这个“道人”如此的模样,其实亦是一道“意念”罢了。
&esp;&esp;顺着此地的“唐卡大画”上的“香火念头”,继续存活,和“古瓶上的老道人”一样,都属于“无可奈何,朝不保夕”。
&esp;&esp;且他能如此,还是要感谢“哈哈大寺”。此地的“开光之物”,上面的“佛韵”已经消散不得见,不然的话,就算是这“朝不保夕”都不可。
&esp;&esp;陆峰拿起来了“古瓶”说道:“此物是在化作了‘厉诡’的‘理藩院衙门’之下见到的。
&esp;&esp;彼时在瓶子之上,还有一位自称是老道人的道长,救护了我一臂之力。
&esp;&esp;结下来了善缘——”
&esp;&esp;陆峰说罢了这言语之后,“我无惧此物。”
&esp;&esp;闻言,那道人收手,他看着那“瓶子”,有些唏嘘。
&esp;&esp;到了此刻,他其实是知道,说再多都无用,每一个修行到了这个地步的人,心中都是小鸡啄米,心里有数。
&esp;&esp;除了一些“原则”上的事情——这个原则可以是“戒律”,亦可以是“道路”,可以是“本心”云云,除此之外,都可以交流。
&esp;&esp;但是不一定改。
&esp;&esp;无论是谁,都不可动摇了自己的“根本”。
&esp;&esp;并非是谁都可以是叫“外道”皈依的佛。
&esp;&esp;相比较于改变了别人,“孔子诛少卯”的方法反倒是简单些。
&esp;&esp;既然劝了无用,那就不劝了。
&esp;&esp;反倒是看着这个瓶子,再想到了刚才这僧人的话,这“道人”亦就知晓,有些事情已经板上钉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