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83章(1 / 2)

&esp;&esp;这其中肯定有他自己的理解,也可能是他觉得不重要的,稍有遗漏。

&esp;&esp;你们要是愿意折腾,就再去当地打听打听。

&esp;&esp;既然有平民靠酿酒为生,那方法应该不算秘密。”

&esp;&esp;盼儿道:

&esp;&esp;“那就让三哥陪我一下呗,不过我们俩走,家里能忙的过来吗?”

&esp;&esp;恰好菱角蹦跳着回来,闻言乐了。

&esp;&esp;“家里有啥可忙的?还非得用你们?”

&esp;&esp;堂远算计着道:

&esp;&esp;“大哥得帮忙征税吧?

&esp;&esp;人口田宅要核对吧?

&esp;&esp;还有家里的米面、园子里的菜,哪一样不得收拾啊?”

&esp;&esp;菱角扬手打断:

&esp;&esp;“行了,这些东西怎么都不差你俩这几天。

&esp;&esp;快去快回,你别在路上拖后腿就行。”

&esp;&esp;这话可刺激堂远了,想当初他也是手脚伶俐的小汤圆呢。

&esp;&esp;“盼儿又不像你……”

&esp;&esp;菱角眯着眼睛问:

&esp;&esp;“你嘀咕啥了?”

&esp;&esp;堂远拉着盼儿进屋收拾东西。

&esp;&esp;“走走走,咱俩得多带一件厚衣裳,这几天还挺冷……”

&esp;&esp;叶青竹道:

&esp;&esp;“几岁了你?还像长不大似的。”

&esp;&esp;“哎呀大哥,这样才敢情好呢!

&esp;&esp;我跟你说,长久这一路……”

&esp;&esp;菱角急于找人分享趣事,雅儿抿唇笑着蹭听。

&esp;&esp;刚好小姑娘也有点好玩的想讲给大哥和二姐听。

&esp;&esp;关于方大牛总来家里献殷勤,叶青竹能不知道?

&esp;&esp;他睁一眼闭一眼,无非是看他们年纪还小。

&esp;&esp;就姓方的?哼,家都没有,他五妹妹才不傻呢。

&esp;&esp;方大牛有点小聪明,起码对比来看,比卢换会讨女孩子欢心。

&esp;&esp;小七跟兄姐说这些,也不是要背后告状或是看自己姐姐笑话。

&esp;&esp;方大牛的行为,该是他们家默许的吧?

&esp;&esp;“大哥把他们安置在村子外那么远,还能像苍蝇似的凑上来。”

&esp;&esp;菱角抓了雅儿的小辫子,用发尾扫着小妹的耳根儿。

&esp;&esp;“他方大牛是苍蝇,把你五姐比成啥了?臭鸡蛋?”

&esp;&esp;雅儿吐了吐舌头,话赶话嘛~

&esp;&esp;叶青竹打掉菱角的手,把小七从菱角的“魔掌”中拯救出来。

&esp;&esp;“你这个调皮劲儿,随谁啊?”

&esp;&esp;菱角摇着头道:

&esp;&esp;“我上哪儿知道去,就是手脚闲不下来嘛。”

&esp;&esp;叶青竹:“那你帮小七织布去啊?就靠她一个孩子,没日没夜的忙活也不行。”

&esp;&esp;菱角跳着脚不想干,织布更枯燥,才不要吧!

&esp;&esp;“哥,我自己找事干去,不劳你操心,呵呵~”

&esp;&esp;菱角溜走,雅儿看着剩下的两个小坛子发愁。

&esp;&esp;“大哥,这些咋办啊?扔了太可惜了。”

&esp;&esp;甜酒就剩一个底儿,苦酒还满着呢。

&esp;&esp;“倒掉吧,反正也不能喝。”

&esp;&esp;雅儿歪着头转悠,想到一个办法。

&esp;&esp;“大哥,要不给我试试吧,我往里边加点药材。”

&esp;&esp;“你别瞎搞,万一中毒了,我才不管你。”

&esp;&esp;雅儿晃着小脑袋道:

&esp;&esp;“口是心非,你才不会呢。”

&esp;&esp;叶青竹翻出未编完的草鞋,边干活边逗她:

&esp;&esp;“嘿~不信你就等着看,到时候我找个小山沟,趁夜扔山上去。”

&esp;&esp;“二姐会把我捡回来的。”

&esp;&esp;“捡回来干啥?咱镇上的曲郎中会不会解毒还两说呢。”

&esp;&esp;雅儿皱着脸想了想,才犹豫着道:

&esp;&esp;“那……我提前给自己备上解毒的药,你们谁管我一下就好。”

&esp;&esp;总之雅儿还是往苦酒中泡了药材,但是没敢让人喝。

&esp;&esp;当然她自己也不敢。

&esp;&esp;酒能活血化淤,涂在肌肤上应该不会有事吧?

&esp;&esp;随着堂远喝盼儿在两县一来一回,八月将近,秋税征收也相应的开始。

&esp;&esp;野鸡岭镇没有里正主持征税,于亮不可能等他回来。

&esp;&esp;人是在县衙随便抽调的,但孟先生安排了叶柳承和崔良澈随行。

&esp;&esp;实际经过一遍手,才对所负责的东西印象深刻。

&esp;&esp;两个幕僚怎么带人,于亮是不管的,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

&esp;&esp;反正他需要得用的人,幕僚需要一个好东家。

&esp;&esp;第一次办这么重要的事,孟先生让他们俩商量着征税的方案。

&esp;&esp;柳承记得,熊里正就是从最远的地方收,再安排人送到县城户房的。

&esp;&esp;“办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事儿干成就行。”

&esp;&esp;孟先生不拘着他们俩,柳承和崔良澈互相探讨完善,制定了最终的方案。

&esp;&esp;第323章 隐瞒人口?

&esp;&esp;柳承二人想要先大户,再商户,最后平民。

&esp;&esp;结合当下,柳承猜测,宁州君虽然为了安抚百姓做了减赋,但前线那么多兵马需要养。

&esp;&esp;且越是接近昌黎城,战争越难打。

&esp;&esp;优先收拢富户、大户手中的钱粮才是上策。

&esp;&esp;平民百姓,低微寒门,基数大,总税收少。

&esp;&esp;孟先生面上不置可否,但心中还是赞许的。

&esp;&esp;实在是两人加起来的年岁都不如他,太过年少,难免思虑不周。

&esp;&esp;能想到这一步,且对应的说词也有,着实有点灵性。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