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91节(3 / 4)

了将错就错。这些结论中,有大量的自相矛盾的说法,团成一个大杂烩。根据不同的立场,抽出五花八门的结论。

发展生产力容易,现实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不像书本上那么尖锐。生产力一发展,就会动摇生产关系,就会发生大动荡,就会受到保守势力的全力扼杀,这种事情不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的好处在那里,人人都可以看得到,强势政府往往会慢慢改变与新的生产力相适应。工业革命一定血汗工厂,一定会出现手工业者砸机器,一定会爆发激烈矛盾,天下大乱。事实往往不是那样,特别是在东亚。

杜中宵建营男务,建铁监,一切顺利。这个过程中他没有得罪其他势力,没有大乱,经济发展了工业品多了,大家都得到好处,人人说好。

要想真地建立一支经得起考验的军队,难度突然增加,一切都不同了。

跟刘几、杨畋等人谈了近两个时辰,杜中宵的脑袋嗡嗡响,还是没有什么明确结论。他们各自有各自的看法。当年太祖时的军队是怎么样的,二十万禁军,横扫天下。现在禁是怎么样的,分析出各种现象跟那时怎么不一样了。北方的游牧军队是怎么样的,骑兵多,能吃苦,战斗力强,禁军怎么比不上。

但是为什么会这样?没有人说得出来,杜中宵也总结不出来,只能放弃。

看华灯初上,杜中宵道:“天时不早,诸位先去歇息。这些日子,你们在这里住上些时日,先了解营田务。有什么做得对的,做得不好的,说出来我们一起参详。”

几个人都累了,点头称是,各自告辞。

送别了众人,杜中宵回到书房坐了一会,只觉得头大如斗。理不出一个条理,昏昏睡去。

襄阳火车站,康员外、李员外、蒋员外等人站在高处,满头大汗,指挥着手下的人装车。

看着堆积如山的茶叶箱,康员外嘶哑着嗓子道:“火车到了时辰就开,丝毫不等人,你们速速把货物装上去!哪个偷懒,我重重处罚!听清楚了,里面有一个箱子的空,我就白丢一箱的运费!”

李员外拉了拉康员外,喘着气道:“康兄,算了,我站不住了。还是歇一歇,由他们去吧。”

康员外瞪着眼睛道:“怎么可以!修这条路,我们是出了钱的!拨给我们的这些车厢,是朝廷在还钱哪!李员外,错过了就没了,朝廷可不会补给我们!”

李员外脸色发白,摇了摇手,说不出话来,一屁股坐在地上。

通了火车,最开始的几辆全部是货车,分给当时出钱的茶盐商人运货物。从襄州向北运茶叶,从开封府运盐回来,刚好来回不空。这种大宗茶叶的生意,质量要求不高,谁能运到开封府,谁就能够多赚到钱。襄州的商人急着把自己的钱赚回来,恨不得把每节车厢都装得满满的,都是亲自在这里监工。

可惜大家没有经验,这已经是第三车了,还是乱糟糟的。既没有早早把货物运到站台,也没有仔细地规划,车一来,便乱糟糟地挤着上,效率低得吓人,几个员外快急出病来了。车站的人冷眼旁观,不闻不问,更不会过来帮忙。反正出了多少钱,划给多少货车车厢,装不上货与车站无关。里面空出位置,后面的车站还可以装些私货。

随着一声汽笛,火车缓缓启动,康员外才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不知不觉,身子全湿透了。装一次车,就跟打仗一样。看着身边堆积如山的茶箱,康员外骂道:“直娘贼,养的这些废物,平时吃饭一个比一个能吃,做起事跟个娘们一样!我可是看见,车上还剩好大一块地方没有装货。唉,秋茶收了,现在正是运新茶到京城的时候,早到一天便就多赚一天的钱!”

李员外安慰:“罢了,有了火车,我们已经比往年多运了许多了。以后车天天有,无非花钱就是。”

装车的办法

酒楼二楼的阁子里,康员外依然面色泛红,今日着实累坏了。饮了一会茶,对身边的徐克道:“秀才,在襄州可住得惯?以后有何打算?”

徐克道:“我是个随遇而安的性子,哪里都住得好,员外费心。前次去开封府,本想投奔贱内的伯父,不想她家里出了些事情,不好在京城待下去。襄州离着枣阳的营田务不远,许州的杜官人现在那里主管营田。我在家的时候,与许州的李秀才相善,李家跟杜家是世交,想去那里投奔。”

康员外道:“既是有了去处,那便放开胸怀,在襄州玩上些日子。这里可是千年古城,游玩的地方数不胜数。我家大郎也曾读书,识得文章,让他陪着你。”

徐克拱手谢过。听到自己跟杜中宵有关系,康员外立即不同,让小员外陪自己。徐家书香门第,本是开封府鄢陵人,离着许州不远,跟那里的读书人家多多少少有些关系。这就是读书人的好处,出了家门随时能找到有交情的人,不定就在哪里开花结果。

王小娘子是徐克的表妹,两人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只是王小娘子小时曾定过一门亲事,是本地的一户员外,是地方上的富户。年龄长大,王小娘子对那门亲事不满意,一心要嫁给表兄。王家到那家说了几次,那家只是不同意,只能一年一年拖了下来。到了今年,那家到县衙递了状子,实在拖不下去了,徐克一不做二不休,带了表妹离家私奔。

王家本就对亲事不满意,多次想退婚,对徐克两人私奔睁一眼闭一眼。无非是过上几年,生米做成了熟饭,木已成舟,向那一家富户赔些钱就是了。在京城住不下去,是那一家富户得了消息,派人追了过去,徐克夫妻两人才不得不随着康员外等人到了襄州。徐克本就是个喜欢游山玩水的性子,并不觉得这种到处飘零的生活有什么不好,就当游历了。徐家在乡下有田宅,并不怎么缺钱。

酒菜上来,几个员外吃了一气,话题慢慢转到用火车运货上。

康员外对自家车厢还有空闲耿耿于怀,愤愤地道:“那些装货的夯货,说了多少次,做起活了就是不用心!我看得明白,车里还能装二三十箱呢!二三十箱,几千斤茶啊!要是往年一样雇人运到京城,要花多少路费!唉呀,想起此事就气破我肚皮!”

蒋员外道:“罢了,谁家的车厢是装得满的?火车就停那些时间,丝毫不等人,有什么办法?”

李员外连连叹气:“我看哪,是车站那些人故意难为我们,在襄州这里停的时间短。我听人说,他们到了新野,还要停上半个时辰呢!那里又不装货,停了做什么。——要不,明天我们备些礼物,去找一找管着车站的木管事?只要多半个时辰,一定能把货物全装上去。”

蒋员外道:“火车初通的时候,我们已经给木管事送过礼物了,难道要时时孝敬他!火车停在车站不一定是要装货,听说要避车,不然会与迎面来的车撞了。罢了,此事没有什么办法。”

一边的徐克道:“诸位员外,今日我也到车站去看了,按说停车的时间,能够把货装满。”

李员外道:“我们已经装了三次,想了无数办法,还不是这样?停那些时间,是装不满的!”

康员外听说了徐克与杜中宵有交情,看他跟以前不同,道:“秀才是读书人,自然办法比我们这些人多。秀才,你说一说,那样短的时间,怎么才把货物装满?”

徐克道:“此事简单。火车的车厢都是一样的,大小完全相同,装的货物一样多。我们早早试着如何装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把茶箱全部装进去。然后在车火这前,茶箱各自编号,号码写在箱外。等到车来了之后,让装车的人,按照编号装。什么编号的装在哪里,早早定好,按序装车,不是难事。”

李员外听了,连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